专访︱南区民政专员:翻新区内「百步梯」塑造新打卡点 DO曾被视为「优差」?

2024-02-07 07:00

专访︱南区民政专员:翻新区内「百步梯」塑造新打卡点 DO曾被视为「优差」?
专访︱南区民政专员:翻新区内「百步梯」塑造新打卡点 DO曾被视为「优差」?

新区议会上任后,18区均成立小组推动地区经济。现届区议会由各区民政专员(DO)担任主席,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接受《星岛》专访时提到,南区有不少可发掘的地区特色,接下来计划在渔晖苑一处行人长楼梯,塑造一个新的地区「打卡」点。他又透露,政务官圈子内有一个「都市传说」——以往DO被视为「优差」,工作很轻松,但笑言事实绝非如此。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南区民政专员郑港涌。(吴艳玲摄)

「落水」参与垃圾徵费地区解说

52岁的郑港涌已服务政府30年,前后调任多个政策范畴的部门,2019年底任南区DO至今,经历过去届由反对派主导的区议会。他指当时区议会高度政治化,亦曾因区议会讨论不符规定的议题拉队离场,遇到议员叫嚣、以强烈手段阻止,形容当时的议会没能讨论实质的地区民生议题,虚耗不少时间。

现时就任区议会主席,郑港涌形容身份角色有很大转变,以往是与区议会合作为主,现时亲身「落水」,责任加重,需要适应的过程,亦庆幸现届南区区议员都有心有力做地区服务,笑言有人形容DO是「地区小特首」的说法是「言重了」。

政府对区议会的要求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成为市民与政府间的桥梁,说来容易,落到实处却很困难。以近期热门话题垃圾徵费为例,虽然政府已表明会押后至8月1日才在全港实施,可是市民仍不免担心实施细节。既是区议会主席,又是关爱队总指挥,民政专员角色就更为吃重。

郑港涌表明,正与区内议员积极拓展地区网络,包括推动他们尽快开设议员办事处,启动会见市民计划收集意见,区议会的食物环境衞生委员会亦会讨论地区关注。「我知道垃圾徵费大家都很关心,有部分资讯的确未是很清楚。」民政总署近期经常和环保署沟通,冀多搞居民活动,他作为DO也会「落水」参与部分活动,配合关爱队的工作,令宣传更「入屋」。他个人没有既定「KPI」要求参加多少场活动、见多少市民,认为这类活动越多越好,时间一安排到就去。

连接香港仔大道及渔晖苑的行人长楼梯,将发展「打卡点」。(民政事务总署提供)
连接香港仔大道及渔晖苑的行人长楼梯,将发展「打卡点」。(民政事务总署提供)

发展香港仔地区打卡点

谈到南区地区议题,郑港涌指南区发展需要十分明显,其一肯定是交通运输,再者华富邨重建亦对居民有很大影响。上届政府提出「跃动港岛南」计划被质疑进度缓慢,石澳石矿场发展水上运动中心招标前年更触礁收场。不过郑港涌认为地区发展需时,「不会『啪』一下手指就变天」,而他在南区工作多年,也深感社区环境有逐步、细微的改变,如街道环境有所改善、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落户黄竹坑等,该区发展潜力不少。

政府提出十八区举办「日夜都缤纷」活动,发扬地区特色推动经济。郑港涌指南区活动的重头戏,必定要提今年3月即将举行的鸭脷洲洪圣传统文化节,这在南区是相当重要且悠久历史的活动,有大巡游、传统「神功戏」、市集等活动举行,市民届时可在戏棚观赏表演,边享用美食。

此外,他提到连接香港仔大道及渔晖苑的行人长楼梯,是南区著名地标,早年一旁也有壁画,惟年久失修后破损。该区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正与区议会合作举办「南区乐游『油』」活动,邀请本地艺术家及南区青年制作特色壁画,冀塑造一个美观新地标,吸引市民和游客「打卡」,发扬地区特色。

鸭脷洲洪圣传统文化节,是南区重要的传统特色活动。(鸭脷洲街坊同庆公社fb图片)
鸭脷洲洪圣传统文化节,是南区重要的传统特色活动。(鸭脷洲街坊同庆公社fb图片)

与议员非从属关系 跟其他区DO常通讯交流

作为主席,与区议员的互信合作十分关键,郑港涌强调与议员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彼此是紧密合作,而许多议员都是资深地区服务者,部分人地区工作经验比他更丰富,他相当欣赏,其角色只是协调统筹、一起做成事做好事。

他又透露,十八区民政专员有自己内部通讯群组,互相交流地区工作、与区议员交流的心得、区议会常规的执行宽紧等,坦言:「有些地区的DO很年轻,但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可能我们这些在政府几十年的人,做起事来会比较正经。但有时搞地区活动要吸引青年参加,真的需要年轻人的想法。」

新区议会选区扩大,议员不可能一个人服务整个区,总需要协调负责不同区域。被问到有否在协调过程出手相助,郑港涌坦言不需要,认为议员自身有能力讨论并达成共识,不过他亦有提醒议办的位置不能太过集中,忽略较偏远或地段租金较贵的市民需求。他认为,毋须在区议员之中安排一位「召集人」作为对口,因本身资深议员一向都会和新人分享经验;当他有议题需要谘询议员意见时,也可预先和各委员会主席沟通。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9月世纪暴雨后,郑港涌曾带队到石澳村和大浪湾村,协助清理灾场。(民政总署提供)

有AO认为民政专员仅「食饭、见人又一日」

虽然政府不同意「地区小特首」一说,但毫无疑问地区政绩对政府检视官员行政能力有一定参考作用。被问到有没有打算以DO为「跳板」方便未来更上层楼,郑港涌指:「个人的事情不用想太多。」他指职业生涯在政府内做过不少环节,横跨多个政策局,像交通运输、劳福等,都是比较「痴枱」的工作,在办公室为主,民政专员给予他不同的体验,要在前线每日接触市民,「接触过才会发现,有时候政策不用想得那么天花乱坠,市民的要求可以很简单。」

郑港涌又提到一件轶事:「以前在AO(政务官)圈子中,有不少人还会觉得做DO是份『优差』,以为落区很轻松,『喺地区食吓饭、见吓人、倾吓计咁又一日』。」但事实并非如此,DO工作量远比想像中多,例如前年疫情高峰期要第一个到封区现场视察,年三十与家人吃团年饭都要自己拿饭菜都房间分隔开来进食;早前世纪暴雨期间石澳路陷,他也要即时了解情况、安抚居民及带队送物资,「其实有时居民要的好简单,知道政府在关心他们,就会下来定下心来等修路。」那DO一职又是否「苦差」?郑港涌笑言不会用这个字眼,「我只会说,这是个工作量很吃重的位置」。

记者:林剑

---

《星岛申诉王》将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