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条本港街道竟无中文名?一条已存在逾百年 地政总署咁解释|Juicy叮

2024-01-23 06:56

Youtube频道「皮毛小知识」,根据港府「资料一线通」(2023年6月版本),发现了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有关视频在网上,引起网民热议。
Youtube频道「皮毛小知识」,根据港府「资料一线通」(2023年6月版本),发现了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有关视频在网上,引起网民热议。

有Youtuber根据港府「资料一线通」(2023年6月版本),发现了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有关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

该条视频,主题为:「细数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失去了中文名的中文街名??」,由Youtube频道「皮毛小知识」,于去年(2023年)11月发布,至今已累积逾19万人次浏览。

这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其中1条位于中西区,屹立本港约127年,至今仍未有中文名。

这些「没有中文名」的街道,分布于中西、湾仔、黄大仙、元朗、屯门,详细介绍如下,至于为何没有中文名,地政总署回覆《星岛头条》查询,作了以下解释:

19条本港街道竟无中文名?一条已屹立127年?地政总署咁解释:↓↓↓↓

Youtuber「皮毛小知识」,根据港府「资料一线通」(2023年6月版本),发现了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
Youtuber「皮毛小知识」,根据港府「资料一线通」(2023年6月版本),发现了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
《星岛头条》记者翻查,港府「资料一线通」的最新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只有该19条街道,没有中文名。
《星岛头条》记者翻查,港府「资料一线通」的最新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只有该19条街道,没有中文名。
其中一条位于中西区,屹立本港约127年,至今仍未有中文名(见以下介绍)。
其中一条位于中西区,屹立本港约127年,至今仍未有中文名(见以下介绍)。
另外,其中3条,位于湾仔区内无中文名的街道,成为该区一些独立洋房,标示位置之用(详见以下介绍)。
另外,其中3条,位于湾仔区内无中文名的街道,成为该区一些独立洋房,标示位置之用(详见以下介绍)。
「资料一线通」2011年推出,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统筹,免费发放各种公共资料。
「资料一线通」2011年推出,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统筹,免费发放各种公共资料。
该条Youtube视频主题为:「细数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失去了中文名的中文街名??」
该条Youtube视频主题为:「细数19条没有中文名的香港街道!失去了中文名的中文街名??」
视频长约7分钟,于去年(2023年)11月中发布,至今累积逾19万人次浏览。
视频长约7分钟,于去年(2023年)11月中发布,至今累积逾19万人次浏览。
19条「没有中文名」的街道,分布本港5个地区:中西、湾仔、黄大仙、元朗、屯门。
19条「没有中文名」的街道,分布本港5个地区:中西、湾仔、黄大仙、元朗、屯门。
全部19条街道,在Google地图,均没有标示。
全部19条街道,在Google地图,均没有标示。
黄大仙区,没有中文名的1条街道,情况相当奇特。该街道名为: (1) Luen Yee Road
黄大仙区,没有中文名的1条街道,情况相当奇特。该街道名为: (1) Luen Yee Road
这条街道邻近新蒲岗彩虹道,在采颐花园对出,启翔苑旁边。
这条街道邻近新蒲岗彩虹道,在采颐花园对出,启翔苑旁边。
Luen Yee Road估计从中文翻译而来,旧照片发现,该道路曾是大磡村内的一个路段。
Luen Yee Road估计从中文翻译而来,旧照片发现,该道路曾是大磡村内的一个路段。
在1949年的高空俯瞰图,已看到该道路,附近都是农田。
在1949年的高空俯瞰图,已看到该道路,附近都是农田。
1965年地政署地图,该路段标示为Social Avenue(ungazetted)。
1965年地政署地图,该路段标示为Social Avenue(ungazetted)。
从搜集到的资料显示,之后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但为何又改叫Luen Yee Road。
从搜集到的资料显示,之后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但为何又改叫Luen Yee Road。
1957年和1962年的旧中文地图,看到该路段,有中文名「联谊路」。
1957年和1962年的旧中文地图,看到该路段,有中文名「联谊路」。
至于何时开始,「联谊路」被改为英文「Luen Yee Road」,而中文名何时弃用,则无从稽考。
至于何时开始,「联谊路」被改为英文「Luen Yee Road」,而中文名何时弃用,则无从稽考。
中西区,有1条无中文名的街道:(2) Elliot Crescent
中西区,有1条无中文名的街道:(2) Elliot Crescent
该街道大概在中西区罗便臣道与西摩道交界旁,即殷荣阁前的一段行人路。
该街道大概在中西区罗便臣道与西摩道交界旁,即殷荣阁前的一段行人路。
这条街由半山登山电梯所连接,行人应该很容易到达。
这条街由半山登山电梯所连接,行人应该很容易到达。
「皮毛小知识」翻查1897年香港地图,已有标示该条道路,换言之,该路有约127年历史。
「皮毛小知识」翻查1897年香港地图,已有标示该条道路,换言之,该路有约127年历史。
但在1904年以后,地图再无标示该段路。
但在1904年以后,地图再无标示该段路。
湾仔区,有3条街道无中文名,分别是:(3) Altus Link;(4) Bliss Link;(5) Colmo Link
湾仔区,有3条街道无中文名,分别是:(3) Altus Link;(4) Bliss Link;(5) Colmo Link
3条街道均相连,是湾仔东半山司徒拔道的私家路。
3条街道均相连,是湾仔东半山司徒拔道的私家路。
该路段属东半山豪宅区,街道旁有廿多间独立洋房。
该路段属东半山豪宅区,街道旁有廿多间独立洋房。
这3条没有中文名的街道,成为这些独立洋房,标示位置之用。
这3条没有中文名的街道,成为这些独立洋房,标示位置之用。
「没有中文名」的街道,大部分位于屯门,共有12条(占约六成)。
「没有中文名」的街道,大部分位于屯门,共有12条(占约六成)。
12条位于屯门的街道,分别是:(6) Central Road East;(7) Central Road West;(8) Coal Plant Road;(9) Jetty Road;(10) Northern Road East;(11) Northern Road West;
12条位于屯门的街道,分别是:(6) Central Road East;(7) Central Road West;(8) Coal Plant Road;(9) Jetty Road;(10) Northern Road East;(11) Northern Road West;
(12) Oil Tank Road East;(13) Oil Tank Road West;(14) Precipitator Road East;(15) Sea Bank Road East;(16) Sea Bank Road West;(17) Western Road
(12) Oil Tank Road East;(13) Oil Tank Road West;(14) Precipitator Road East;(15) Sea Bank Road East;(16) Sea Bank Road West;(17) Western Road
这12条没有中文名的道路,都位于屯门青山发电厂内,是厂内私家路。
这12条没有中文名的道路,都位于屯门青山发电厂内,是厂内私家路。
从英文名称,估计属电厂内功能性的道路。
从英文名称,估计属电厂内功能性的道路。
不过,「皮毛小知识」指出,附近的龙鼓滩发电厂,有同样功能性的街道,但全部有中文名。
不过,「皮毛小知识」指出,附近的龙鼓滩发电厂,有同样功能性的街道,但全部有中文名。
元朗区,则有2条无中文名的街道,分别是:(18) Cowell Close;(19) Kadoorie Close
元朗区,则有2条无中文名的街道,分别是:(18) Cowell Close;(19) Kadoorie Close
这2条路近荃锦公路,属相邻的封闭路段,街道均非常短。
这2条路近荃锦公路,属相邻的封闭路段,街道均非常短。
以上19条无中文名街道,只有(1) Luen Yee Road(黄大仙区)和(2) Elliot Crescent(中西区),是公众可随便进入的道路,其馀均为私家路。
以上19条无中文名街道,只有(1) Luen Yee Road(黄大仙区)和(2) Elliot Crescent(中西区),是公众可随便进入的道路,其馀均为私家路。
为什么会有19条街道,无中文名?
为什么会有19条街道,无中文名?
地政总署发言人回覆《星岛头条》表示,所有根据香港法例第132章《公众衞生及市政条例》于宪报上公布的街道名称均有中英文名称。
地政总署发言人回覆《星岛头条》表示,所有根据香港法例第132章《公众衞生及市政条例》于宪报上公布的街道名称均有中英文名称。
发言人指,该片段中所提及的19条街道的名称均不属此类,大部分由私人屋苑或设施的管理人员自行标示。
发言人指,该片段中所提及的19条街道的名称均不属此类,大部分由私人屋苑或设施的管理人员自行标示。

 

 

《星岛头条》记者翻查,港府「资料一线通」的最新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只有该19条街道,没有中文名。

另外,其中3条,位于湾仔区内无中文名的街道,成为该区一些独立洋房,标示位置之用,详见上列图辑。

不少网民对于本港仍有少部分街道,没有中文名大感好奇。

有网民估计,这些道路可能是未刊宪或是临时的道路。

睇漏眼?!旧式街牌咁「抢眼」估你唔到有呢啲:↓↓↓↓

本港旧式街牌大合集
本港旧式街牌大合集
「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专研香港街牌,本港街牌曾出现多种款式。
「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专研香港街牌,本港街牌曾出现多种款式。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来源:「香港旧式街牌@史研社」FB专页

 

 

有网民则怀疑这些道路,可能不是正式的道路,「......尚未被列入宪法或法律文件,亦即是俗名......该道路现在是临时道路,虽然历史悠久,但好可能不是正式道路......」

地政总署发言人回覆《星岛头条》查询时表示,所有根据香港法例第132章《公众衞生及市政条例》于宪报上公布的街道名称均有中英文名称,而片段中所提及的19条街道的名称均不属此类,大部分由私人屋苑或设施的管理人员自行标示。

「资料一线通」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统筹,并与各部门及公营/私营机构共同推行,免费发放各种公共资料。

除本港街道趣味历史外,另有Youtuber,发掘了本港楼宇奇观,当中筲箕湾道「无入口」的唐楼、大角咀「闭翳大厦」等等,均成为网民热议话题。

筲箕湾唐楼竟无「入口」?居民如何出入?真相是...↓↓↓↓

本身为兼职的士司机的Youtuber「车cam人」,抽丝剥茧,揭露多个港楼的奇景个案,吸引不少网民热议。
本身为兼职的士司机的Youtuber「车cam人」,抽丝剥茧,揭露多个港楼的奇景个案,吸引不少网民热议。
港楼奇景(一)筲箕湾唐楼竟无「入口」?居民原来咁出入
港楼奇景(一)筲箕湾唐楼竟无「入口」?居民原来咁出入
在筲箕湾筲箕湾道的广益大厦,被「车cam人」发现,竟然无「入口」?
在筲箕湾筲箕湾道的广益大厦,被「车cam人」发现,竟然无「入口」?
广益大厦1961年6月入伙,至今已逾62年。
广益大厦1961年6月入伙,至今已逾62年。
「车cam人」实地视察,广益大厦地下为银行,这地铺没有大厦的门口。
「车cam人」实地视察,广益大厦地下为银行,这地铺没有大厦的门口。
旁边为后巷,亦无大厦门口。
旁边为后巷,亦无大厦门口。
那么,广益大厦的大门门口,设在哪里?居民如何出入?
那么,广益大厦的大门门口,设在哪里?居民如何出入?
原来,广益大厦的门口,设在另一栋大厦范围内(箭咀所指)。
原来,广益大厦的门口,设在另一栋大厦范围内(箭咀所指)。
「车cam人」以红色线为界,发现广益大厦的大厦门口,不在自己的地段内,而是设在隔邻的海福花园地段内。
「车cam人」以红色线为界,发现广益大厦的大厦门口,不在自己的地段内,而是设在隔邻的海福花园地段内。
换言之,「车cam人」所谓无「入口」,是指,广益大厦在自己地段内,没有入口,非常罕见。
换言之,「车cam人」所谓无「入口」,是指,广益大厦在自己地段内,没有入口,非常罕见。
广益大厦自己地段内,没有入口,为什么会这样?他翻查了图则,揭开个中原因。
广益大厦自己地段内,没有入口,为什么会这样?他翻查了图则,揭开个中原因。
原来,广益大厦所处位置,当年为两个地段,兴建了两栋唐楼,其中一栋便是广益大厦。
原来,广益大厦所处位置,当年为两个地段,兴建了两栋唐楼,其中一栋便是广益大厦。
广益大厦(A唐楼),位处左面地段,一直共用右面地段,即B唐楼的出入口。
广益大厦(A唐楼),位处左面地段,一直共用右面地段,即B唐楼的出入口。
后来右面B地段唐楼,被收购,重建为现在的海福花园(B唐楼地段),广益大厦的出入口,岂非要同被清拆?
后来右面B地段唐楼,被收购,重建为现在的海福花园(B唐楼地段),广益大厦的出入口,岂非要同被清拆?
但是,由于「通道权」,发展商须确保广益大厦的居民,有出入口。
但是,由于「通道权」,发展商须确保广益大厦的居民,有出入口。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