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事|疫情加重长者情绪问题 社企推长幼共同上课 告别孤老寂寞

2024-01-15 07:00

社区的事|疫情加重长者情绪问题 社企推长幼共同上课 告别孤老寂寞
社区的事|疫情加重长者情绪问题 社企推长幼共同上课 告别孤老寂寞

「人老咗就系包袱!」电影《白日之下》一句对白道尽老人的心酸,加上疫情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独居长者身边缺乏亲友支援,情绪易出问题,有社企先后与深水埗及观塘幼区稚园合办长幼课室,鼓励长者与学童一同上课互动,将长者由困室带返日常生活。有参与长者直言,每日最期待就是上课与小朋友见面的一刻,让他们重温昔日与子女共处的时光,重启晚年人生。「疫情期间朝早起身无端端喊,个心好唔舒服 …但呢家好期待上堂,小朋友就系我嘅生活动力!」

「你睇下我架环保砵砵车面贴咗几多对眼?」「我整完架车个辘真可以行㗎!」一班来自牛头角乐华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的学童,在手工课堂中满意地拿着成品,围着向堂上协助他们的公公婆婆展示,长者被一班小朋友哄得笑不合拢,「畀我睇下,好叻喎,你落堂可以畀妈咪睇下有几叻仔。」双方大手拖小手,廖廖数堂的时间,将两者关系由陌生人变得熟络亲昵。

长者参与「没有年龄的课室」,与牛头角区幼稚园学童上课互动,双方熟络后会大手拖小手。(莫家文摄)
长者参与「没有年龄的课室」,与牛头角区幼稚园学童上课互动,双方熟络后会大手拖小手。(莫家文摄)
长者与牛头角乐华一间幼稚园学童上课共学,透过音乐体操舞搞热气氛。(莫家文摄)
长者与牛头角乐华一间幼稚园学童上课共学,透过音乐体操舞搞热气氛。(莫家文摄)
长幼课堂拉近老人与幼童的距离。(受访者提供)
长幼课堂拉近老人与幼童的距离。(受访者提供)
长幼课堂拉近老人与幼童的距离。(受访者提供)
长幼课堂拉近老人与幼童的距离。(受访者提供)
课堂其中一节课会教授环保回收议题,由长者派发废物道具予幼童放在合适的位置。(莫家文摄)
课堂其中一节课会教授环保回收议题,由长者派发废物道具予幼童放在合适的位置。(莫家文摄)
没有年龄的课室安排一长者对一学童的方式,让长者感受与幼儿上课的乐趣。(莫家文摄)
没有年龄的课室安排一长者对一学童的方式,让长者感受与幼儿上课的乐趣。(莫家文摄)
一长者配对一幼童互动学习的方式,能推动长者重新与社会接轨。(受访者提供)
一长者配对一幼童互动学习的方式,能推动长者重新与社会接轨。(受访者提供)
做手工时大手拖小手,让长者与幼童的距离逐步拉近。(莫家文摄)
做手工时大手拖小手,让长者与幼童的距离逐步拉近。(莫家文摄)
74岁平婆婆坦言自从参与课堂后,人变得开朗,小朋友成为她生活的动力。(莫家文摄)
74岁平婆婆坦言自从参与课堂后,人变得开朗,小朋友成为她生活的动力。(莫家文摄)
长者与幼童的关系随着堂数增加而升温。(受访者提供)
长者与幼童的关系随着堂数增加而升温。(受访者提供)
随着长者参与堂数增加,每次下课时,幼童会表现出依依不舍。(受访者提供)
随着长者参与堂数增加,每次下课时,幼童会表现出依依不舍。(受访者提供)

74岁的阮金平婆婆是其中一名课堂参与者,她温柔地教导幼稚园高班学童如何完成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亦有在课堂上一同参与环保回收分类游戏,笑容常常挂在脸上。「小朋友好叻㗎,嚟到玩乜手工都系佢哋教我哋,我年纪大迟钝,同社会脱节,但一同佢哋玩就好投入。」

平婆婆早年跟随子女及孙儿移居美国,直至多年前回流香港居住,平日靠唯一在港的女儿照料及代购生活用品,早已习惯一个人的她,被疫情打破生活平衡。「无谂过疫情持续差唔多4年,几年冇去过街巿,只敢去超巿买冷藏食物…疫情冇乜见人,平时同我一齐饮茶个表嫂又过咗身,有一段时间情绪好有问题,自己朝早起身坐喺度喊,个心好唔舒服 ,但系又无嘢唔开心。」

直至一次她在街上收到社企计划「没有年龄的课室」招募参与者的单张,报名后遴选成功,透过一长者对一学童的方式,在幼稚园中与4至5岁学童一同跨代上课,接触自然环境、生命教育、职业、健康管理及历奇活动等课题,经历为期八周的互动学习,自此改变枯燥乏味的人生。

小朋友的世界单纯洁净,能感染长者从中获得快乐。(受访者提供)
小朋友的世界单纯洁净,能感染长者从中获得快乐。(受访者提供)
小朋友的世界单纯洁净,能感染长者从中获得快乐。(受访者提供)
小朋友的世界单纯洁净,能感染长者从中获得快乐。(受访者提供)
社企和悦会带动一班长者在街站宣传「没有年龄的课室」,让街坊了解当中受益。(受访者提供)
社企和悦会带动一班长者在街站宣传「没有年龄的课室」,让街坊了解当中受益。(受访者提供)
位于牛头角乐华的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校长李佩贤(右一)发现幼童仅仅上了4课,有时与长者关系比家人还要亲昵。(受访者提供)
位于牛头角乐华的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校长李佩贤(右一)发现幼童仅仅上了4课,有时与长者关系比家人还要亲昵。(受访者提供)
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校长李佩贤(右二)发现幼童仅仅上了4课,有时与长者关系比家人还要亲昵。(受访者提供)
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校长李佩贤(右二)发现幼童仅仅上了4课,有时与长者关系比家人还要亲昵。(受访者提供)
参与长者与幼童家长均同意随着课堂的深入,幼童会学懂尊重及体贴长辈,长者亦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莫家文摄)
参与长者与幼童家长均同意随着课堂的深入,幼童会学懂尊重及体贴长辈,长者亦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莫家文摄)

「时间容易打发,个人又轻松咗,佢哋带动我哋个情绪返上嚟,呢家最期待可以继续上堂,自已学到嘢又有寄托,对佢哋就好似自己以前凑细路咁,好开心好想关心佢哋,小朋友就系我嘅生活动力。」───74岁平婆婆

她称参与计划后,目前每周至少有2节课与学童互动,还额外参与幼儿托管班,专职照料2至3岁小朋友,生活重新有了新的精神寄托。

另一名参与者71岁陈丽红婆婆,儿子搬出后便独居乐华邨,早年工作操劳令她罹患多种痛症,每日只求不受病痛折磨,但参与计划后同样改变人生。「一个人住周身病,晚晚痛醒,但上堂令我忘记痛楚,每日提醒自己记得上堂,除咗天光晨运1小时,返嚟同佢哋玩最开心,连个仔做节返嚟食饭都问我点解个样咁开心。」

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校长李佩贤表示,数个月前收到计划邀请电邮,决定加入后便通知家长,由校方选定10名学童对10名长者一同上课,结果发现无论对小朋友与长者均有正面帮助,例如小朋友从长辈当中获得尊重,取得正面赞赏,从此对长者打开话匣子,改善与长辈的关系,她还笑言双方透过数堂接触,感情关系升温至比亲人还好。

一班长者与深水埗及观塘区幼稚园学童在「没有年龄的课室」一同毕业,开心出席毕业礼。(受访者提供)
一班长者与深水埗及观塘区幼稚园学童在「没有年龄的课室」一同毕业,开心出席毕业礼。(受访者提供)
没有年龄的教室期望可以打破长者与幼童跨代隔膜。(受访者提供)
没有年龄的教室期望可以打破长者与幼童跨代隔膜。(受访者提供)

 

「小朋友由起初好文静,后尾主动同老人家倾心事,呢份爱系平时对屋企人睇唔到,小朋友得3、4岁,点解嚟咗4堂同相处4年有咁大分别?会唔会系家长同小朋友倾偈内容只系问食咗饭未或做咗嘢未,呢啲我都会提返家长要反思。」───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校长李佩贤

和悦社企董事陈硕晖表示,计划获周大福慈善基金及和悦慈善基金捐助,由2023年起先在圣公会深水埗基爱堂幼稚园试行三期,其后则移师至牛头角乐华的路德会沙仑堂幼稚园幼稚园举行,原意在幼园打造跨代学习空间,推动长幼共融的理念,而社企委托岭大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就课程成效展开研究,比对参与跨代共融课程的长幼两代,以及没有参与同类课程的长者幼童,结果发现参与课程的学员,对彼此态度均趋于正面,在课堂中变得快乐,有效打破跨代隔膜,重建长者社交能力及圈子,最终达致长幼共融。他期望未来取得更多机构资助,在不同地区开设「没有年龄的课室」外,培训长者成为助教,由受助变助人。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