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弹性工作释放劳动力 英澳立法撑打工仔 专家倡提供诱因推行

2024-01-09 08:00

不少企业于疫下实施弹性工作安排,现时已恢复常规工作模式。
不少企业于疫下实施弹性工作安排,现时已恢复常规工作模式。

不少企业于疫下实施弹性工作安排,即使现时踏入后疫情时代一年,部分公司仍在考虑最适合员工的出勤方式。立法会秘书处于上月公布最新一份《资料摘要》,对比香港、英国和澳洲的弹性工作政策,提及全球各地为业界提供不同诱因,甚至赋予雇员法定权利,以要求雇主作出相应安排。综合多位人力专家意见,疫情衍生出更多弹性工作模式,但本地暂时未有相关具体政策,加上政府向来「积极不干预」商界管理,难以如外国般立法催化。有专家指,现时各界人手短缺,并非硬性推行弹性工作措施的理想时间,或更适合以鼓励和教育的方式推广。
 

各地实行弹性工作安排,盼释放社会潜在劳动力。
各地实行弹性工作安排,盼释放社会潜在劳动力。


社会在复常路上砥砺前行,不少行业面对人手短缺的问题,也各出奇招「抢人才」。然而,打工仔除了追求「人工高、福利好」,亦更着重工作与生活上的平衡。根据全球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Randstad于2022年发表的全球统计调查,逾16万名受访者中有61%认为「工资」是其选择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工作与生活平衡」也有约57%受访者选择。此外,85%员工视「弹性工作安排」为薪酬之外的主要福利。

参考立法会秘书处于上月公布的《资料摘要》,对比香港、英国和澳洲的弹性工作政策(见表),当中指出实行弹性工作安排,主要旨在释放家庭主妇及年轻老者等潜在劳动力,而后两者皆有处理弹性工作要求的法定机制;本地大部分雇主已于疫后恢复常规工作模式,仅个别大型企业仍保留弹性工作选项,甚或为挽留人才而提供相关选项。《摘要》亦提及,世界各地也有为业界提供不同诱因,如至少有10个经合组织先进成员国(包括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澳洲及纽西兰等)已制定具体法例,赋予雇员法定权利,以要求雇主缩短工时或作出弹性工作安排,部分地方亦就此提供税务优惠。
 


疫情重新「弹性工作安排」

综合多位人力专家意见,本地企业自90年代开始已推行「弹性工作安排」,惟并非主流,直至3年疫情重新定义相关工作模式,现时政商界仍在试验最适合的出勤方式。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策略及发展研究中心副中心主任叶伟光回顾,香港在1997年前后经历移民潮,及至2003年沙士爆发、2007年金融海啸,本地企业都曾因应人手短缺、经济萧条等因素实行弹性工作安排应对。他举例,过去较多出现「一份工两人做」,甚或企业设定核心工作时间,员工可以自行选择每日出勤时间,「可能公司在早上10时至下午4时的业务最繁忙,会规定员工必须在这段时间留守公司,若然日做8小时,打工仔可以选择『朝8晚4』或者『朝10晚6』。」

叶续说,疫情扩阔了「弹性工作」的定义,不少打工仔更由「在家工作」演变成「随处工作(work from anywhere)」,加上年轻一辈不如旧日着重阶级观念,企业间隔办公室的考量亦随之减少,「新生代不介意自己有没有专属的位置和房间,每人有储物柜放文件及私人物品,开工就拿出来用,并共用电脑,更具弹性。」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早前表明,目前没有计划作出弹性工作安排。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早前表明,目前没有计划作出弹性工作安排。


专家:实行后改善内部气氛

香港人才管理协会前任会长蒋世源博士同意指,有些公司定立每周标准工时,员工可选择在其中2至3日超时工作以换取「假期」,又不会影响工作效率。他直言,疫情导致大批原认为没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安排的公司「被逼」转型,及后有老板向他反映,感觉试行后公司内部气氛有所提升,亦能解决未能聘请全职员工的问题,「以前没有诱因去试行弹性工作安排,现时则有更多想法。」

政府早前表明,须在配合公务员的家庭需要的同时维持足够人手,以确保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之间取得平衡,故目前没有计划作出相应安排。有专家建议,政府不妨参考外国做法,为企业提供诱因,以推动弹性工作安排,但相信推行上有一定难度,皆因企业申请资助时难以提供证明,而且并非所有行业也适合弹性工作安排。
 

香港人才管理协会前任会长蒋世源指,市民或难以就税务优惠提出证明。
香港人才管理协会前任会长蒋世源指,市民或难以就税务优惠提出证明。


参考加国提供税务优惠

蒋世源指,由政府牵头、提供诱因令雇主在工作安排上作出迁就固然理想,但举例如加拿大提供的税务优惠,当地在家工作的合资格雇员可就其家居办公室开支,如电费、文具及电脑消耗品等支出,申请每天2加元(约12港元)、每年上限500加元(约2923港元)的扣税额,若应用于香港或难以验证,「数字好零碎,难提供大量文件!」他认为,加大现行各项相关津贴,如中高龄就业计划、支援残疾人士就业的「就业展才能计划」及展翅青见计划等资助额,做法或更可取。

至于立法催化,叶伟光坦言做法有效,但相信香港不会采用,「港府向来采积极不干预的态度,工作安排建基于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协商,故立法有难度。」他指,政府有留意市场动向作出政策变动,如近年的《雇佣条例》更具弹性,以往规定每日工作8小时的雇员才受保障,现时已放宽至涵盖连续4星期、每周工作18小时的员工。惟他续说,弹性工作安排现时并非劳工界的最优先诉求,过去一直争取定立标准工时、雇主与雇员落实集体协商合同安排等仍未有共识,故要政府为相关工作模式立法可谓言之尚早。
 

英国有处理弹性工作要求的法定机制。
英国有处理弹性工作要求的法定机制。


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副会长陆国坤亦说,弹性工作是全球大趋势,但企业会随之面对难监控员工、工作团队互动减少及网络安全威胁的3大挑战,加上香港打工仔平均家居面积较小,并非人人也能在家工作。他认为,若然政府推动相关措施,必须考虑周全,因为部分前线服务业工种或不适合弹性工作安排,利用公帑津贴或存有不公平性。他续说,现时各界人手短缺,并非硬性推行弹性工作措施的理想时间,或更适合以鼓励和教育的方式推广。

企业抢人才推生日假进修假

有专家指,本港政商界近年多从假期等福利上着手,塑造理想公司形象吸引人才。

有网上招聘平台早于疫情前作综合调查报告,收集逾5800名、涵盖20个行业或工作性质的本地求职者资料,并了解他们寻找新职位时考虑的关键因素,让雇主有效提升职位的「吸引力」。报告指出,各式各样的假期尤其重要,如26.6%受访女性认为生日假、进修假等「额外假期」是求职时的必要考虑因素,千禧世代受访者的比率更高达31.9%。
 

弹性工作安排使企业间隔办公室时更具弹性。
弹性工作安排使企业间隔办公室时更具弹性。


叶伟光举例,近年有企业增设无需理由的「无事假」,员工不需合理理由也可以每月放假1天,亦有公司允许员工有限度停薪留职,以照顾家庭或持续进修。他认为,不同年龄层的员工着重不同福利,名目繁多的额外假期可塑造良好雇主的品牌,或能吸引更多人应徵,但若然实际假期数量与工作量同步增加,也未必能挽留员工。

记者:仇凯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