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与肾病息息相关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制订全面治疗方案

2024-01-09 14:30

据估计,本港大约有百分之八人口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如果不加以应对,日后可演变成慢性乙肝、肝硬化,甚或肝癌,其实除了损害肝脏健康,它更会增加患上其他共病风险,其中与肾脏的关系更是息息相关。当乙型肝炎病毒未受控制,病毒或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继而破坏肾功能,最常见表徵要数到肾脏发炎、蛋白尿及水肿等。如果病情持续恶化至晚期肝炎,肝脏衰竭更会造成腹水,使肾功能进一步下降。

导致肾功能变差的另一原因,是部份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如果这些慢性疾病未能好好受控,多方夹击之下,肾功能自然衰退。除此之外,治疗乙型肝炎的传统药物需要依靠肾脏代谢,有机会令患者小便带血或肾功能下降。故此,接受此类乙肝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抽血检查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它是其中一个肾功能的量度指标,属于肌肉制造的代谢物,会经尿液排出体外,能粗略评估到肾功能好坏。如果指数偏高,可能已经是慢性肾衰竭的先兆。

如果发现肾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可以考虑转用其他药物,例如「磷丙替诺福韦」(TAF)毋须肾脏代谢排走毒素,不会影响肾功能,安全性相对较高,更不用因为肾功能好坏而调整剂量,较为方便。不想肝累肾,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抽血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并且可以谘询主诊医生,了解药物方面的选项,务求在不影响肝、肾功能的情况下维系治疗。

(健康资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