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新姿采︱私人博物馆疫情期间创出路 办中小学生教育活动拓青年客群

2023-12-28 07:00

私人博物馆疫情期限大受影响,要另辟蹊径闯出路。
私人博物馆疫情期限大受影响,要另辟蹊径闯出路。

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其中一个定义为「向公众开放」,惟在欠缺资源和宣传下,香港一些相对较小型的私人博物馆往往乏人问津,令不少极具艺术及历史价值的珍贵馆藏成为沧海遗珠,不容易被看见。但长达3年的一场疫情,却造就了一个契机,令博物馆不断求变化,摸索出自己的一条新出路。

创立于1953年的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是本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馆藏包括汉代铅釉陶器及唐代三彩器等早期明器。今年截至本月底,博物馆共接待逾10.5万名访客。港大美术博物馆总监罗诺德(Florian Knothe)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留意到疫后参观人数较疫情前踊跃,参观者也更注重艺术品研究,对博物馆的兴趣不减反增。

罗诺德称,未来会秉承大学博物馆以教育为目标的宗旨,希望透过艺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博物馆行业的未来人才。 陈极彰摄
罗诺德称,未来会秉承大学博物馆以教育为目标的宗旨,希望透过艺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博物馆行业的未来人才。 陈极彰摄
创立于1953年的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是本港现时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陈极彰摄
创立于1953年的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是本港现时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陈极彰摄
罗诺德表示,港大美术博物馆经常举办古今中外各类艺术展览,包括香港早期历史展览,并为校内学生及公众举行研讨会、讲座及其他活动。 陈极彰摄
罗诺德表示,港大美术博物馆经常举办古今中外各类艺术展览,包括香港早期历史展览,并为校内学生及公众举行研讨会、讲座及其他活动。 陈极彰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刚升格为一级历史建筑。  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刚升格为一级历史建筑。 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秀玲。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秀玲。萧博禧摄
杨秀玲指,导赏团介绍「领婚」时,会比照今昔女子择偶条件、介绍保良局如何「fact check起底」,以及与交友应用程式的分别。萧博禧摄
杨秀玲指,导赏团介绍「领婚」时,会比照今昔女子择偶条件、介绍保良局如何「fact check起底」,以及与交友应用程式的分别。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中座走廊内的其中两对石刻对联,由中国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的榜眼朱汝珍所书。萧博禧摄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中座走廊内的其中两对石刻对联,由中国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的榜眼朱汝珍所书。萧博禧摄

罗诺德指,新冠疫情对各行业都是突如其来的转折,「但我认为困难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如何正确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他说,疫情令访客量减少,是全世界博物馆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他们不能就此停步,反而更专注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使受衆扩大至高等教育界以外。

罗诺德 : 开发专为中小学生而设教育活动

他进一步表示,团队在疫情期间不断思考,开发了专为中小学生而设的教育活动ULL (U Learning Labs 艺学堂)及UML (U Making Labs 艺穗堂),今年更延伸至幼稚园学生,并为中学生举办担任导赏员的课程。同时,博物馆开展了一个关于博物馆研究的硕士课程,进度理想。

他续说,博物馆亦参与港大艺术系的教学工作,教授中国艺术及博物馆学等课程,未来仍会秉承大学博物馆以教育为目标的宗旨,冀透过艺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行业人才,「我们是教博物馆的,我希望团队做的每一件事,都涵盖教学元素和教育使命」。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位于刚升格为一级历史建筑的保良局中座大楼,收藏逾2000本保良局文献、工作记录及大量历史照片,今年上半年共接待约3000名观衆,近7成属团体参观,接近回到疫情前水平。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秀玲坦言,「很少人知道我们,就算知道,印象都是讲保良局历史,很沉闷,只讲自己。」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 : 开设新社交媒体帐号、网上讲座

杨秀玲于2019年底就职,首要任务是带领博物馆渡过疫情,同时也需面对博物馆形象小衆的现实。她忆述,疫情高峰时曾闭馆大半年,即使可以开放,限聚令亦令举办活动困难重重,但在尝试开设新社交媒体帐号、网上讲座、现场直播后,意外地开拓了年青客群。

她续说,「疫情时兴起staycation,我们觉得刚好可以讲(保良局历史),便捉住这点。」保良局于上世纪已办四季旅行,带人到香港各处景点游览。而疫情时员工在家工作,有时间深入了解保良局的历史文献,留意到当中钜细无遗记录了时人参加旅行的衣食住行。馆方发掘当中趣闻,配以历史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一系列专题,反应不俗。

「就像烹饪,我们有材料,但如何料理,每次都不同。」杨秀玲强调,突破瓶颈应从诠释入手,贴合现代人理解,使历史扣连观衆。她举例说,导赏团在介绍保良局过去为在局适龄女子寻觅归宿的「领婚」时,会比照今昔女子的择偶条件、介绍保良局如何「fact check起底」,以及与交友应用程式的分别,令观者感到趣味盎然。

《施政报告》提出推动文化艺术及创意业界产业化发展,不少博物馆近年积极推出「入屋」的文创产品以增加收入。杨秀玲形容,购物是增进熟悉感的快乐经验,文创则将无形经验化作实体,「我们也尝试做些细小的、价格相宜的文创,希望达到教育效果。」

记者 萧博禧 谢宗英 

---

《星岛申诉王》将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