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事 | 赴美探子孙 疫情封关未能返港 92岁婆婆被收公屋

2023-12-21 08:00

疫情3年,有市民外游,有家归不得,结果引来后遗症。一名90多岁独居公屋的婆婆,于2019年底到美国芝加哥探望子孙,遇上疫情爆发封关,延至今年10月才有直航航班回港,但她居住的公屋被指长期丢空而遭收回,当局限她在本月中迁走。婆婆向区议员求助,希望房署酌情处理。在区议员协助下,暂时获延迟至下月初才迁出。

现年92岁的陈娴好,20多年前和丈夫获分配大角咀海富苑海裕阁一个公屋单位,两老相依为命。10年前丈夫去世,剩下她一个人,「个个街坊都关心我,隔邻的林生林太,一直当我是家人般照顾,林太每个月帮我买2次餸菜给我,隔几天致电,看我是否平安。」加上陈婆婆身体没甚么问题,1个人生活还应付得来。婆婆有2子1女,他们30年前移居美国,婆婆每年会独自到美国探望儿孙,住1、2个月回来,「子孙全在美国,但当地不适合我,他们在家里说英文,我听不懂,食物也不合胃口。」

婆婆:居20多年预这里过世

19年10月,陈婆婆去美国芝加哥探望大儿子,没多久疫情爆发,各国陆续封关,她不能动身回港,「唯有一直在美国等,我又心挂香港这间公屋。」今年1月至3月,房署共8次派员到陈婆婆的单位家访,都没人应门,期间水电表亦没转动,遂致函婆婆通知她要收回单位。陈婆婆友人开信箱收到信件,将事件告诉她,代她上诉,但房署上诉委员会今年9月裁定维持原判,「知道要收回单位,一直到现在还很心痛。我都预了在这间屋过世,死也要死在这里。」陈婆婆哭著说。

今年10月尾,大儿子何先生陪陈婆婆返港,协助母亲处理收回单位一事,「通关初期芝加哥未有直航机返港,当然不能让她自己转机,后来恢复直航便立即订机票回来。」何说,在美国知悉事件后,花了200美元致电屋邨办事处解释,不得要领。他们回来后,立即向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求助。本月14日是迁出最后限期,当日2名区议员到屋邨办事处商讨,暂时争取到延迟迁出日期至下月初。

 

92岁的陈婆婆19年赴美探望子孙,至今年10月有直航机回港,被房屋署以违反租约要求交回公屋。
92岁的陈婆婆19年赴美探望子孙,至今年10月有直航机回港,被房屋署以违反租约要求交回公屋。
陈婆婆的大儿子陪同回港,他希望房署能够酌情处理。
陈婆婆的大儿子陪同回港,他希望房署能够酌情处理。
房屋署发信,通知陈婆婆本月14日会被逐出单位。(相片经打格处理)
房屋署发信,通知陈婆婆本月14日会被逐出单位。(相片经打格处理)
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上门了解事件。
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上门了解事件。
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在房屋署陈婆婆被收楼当日早上,到当区屋邨办事处相讨。
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在房屋署陈婆婆被收楼当日早上,到当区屋邨办事处相讨。
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分别到房屋署及社署求助,希望可以为陈婆婆争取最妥善安排。
油尖旺候任区议员陆子峯和李思敏分别到房屋署及社署求助,希望可以为陈婆婆争取最妥善安排。

陆子峯说,首先去了房屋署了解判决和结果,另外由于婆婆情绪欠稳,他向社署查询,有甚么措施可以帮助她,「初步预算,婆婆应调去屯门宝田邨中转屋。」陆说陈婆婆年老,且在大角咀生活二十多年,是否有必要将她调迁到这么远。陆向当局反映,看能否安排她到深水埗或附近地方,方便邻居探望她,「很多邻居年纪已大,要他们去到屯门探她,不切实际。」李认为,陈婆婆因疫情才不能回港,是不可抗力因素,「我们会看看有否办法,帮婆婆尽量可以原处居留。」

房屋署回覆称,为确保公屋资源得以妥善运用及合理分配给真正有需要人士,房屋署前线管理人员会透过日常屋邨管理措施和家访,确认租户的居住情况。而就陈婆婆个案,因她长期离港,没经常持续居住于单位内,违反租约,房屋署根据《房屋条例》向她发出「迁出通知书」后,她以书面提出上诉。在上诉委员会聆讯当日,婆婆仍然身处外地,授权其朋友代为出席聆讯并申述上诉理由,上诉委员会听取后决定确认迁出通知。房署说,自婆婆于本年10月下旬回港后,该署职员一直与她紧密联络和向她提供各种适切协助。对于星岛《区区有申诉》查问会否酌情处理,房署则未有回应。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