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码取消︱李慧琼称「标志性一天」陈勇料效率倍增:每人最少快几秒

2023-10-31 11:50

内地海关总署公布由明天(11月1日)零时起,取消填报俗称「黑码」的「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卢江球摄
内地海关总署公布由明天(11月1日)零时起,取消填报俗称「黑码」的「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卢江球摄

内地海关总署公布由明天(11月1日)零时起,取消填报俗称「黑码」的「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决定,全国人大常委李慧琼欢迎并感谢海关总署不断推出优化措施,聆听市民心声,形容明天是「标志性的一天」。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勇相信取消「黑码」后「每人最少快几秒」,料过关效率将会倍增。

相关新闻:黑码取消︱明日零时起 内地取消健康申报「黑码」

相关新闻:黑码取消︱李慧琼:海关总署指审批已达最后阶段 对11月1日取消有信心

相关新闻:健康申明卡|全体港区人大代表联署 盼内地取消「黑码」健康申明卡 便利港人出入

全国人大常委李慧琼形容明天是「标志性的一天」。资料图片
全国人大常委李慧琼形容明天是「标志性的一天」。资料图片
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勇(左二)相信取消「黑码」后「每人最少快几秒」。卢江球摄
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勇(左二)相信取消「黑码」后「每人最少快几秒」。卢江球摄
民建联进出口界别立法会议员黄英豪(右一)则指取消「黑码」对于业界而言,特别是往来两地贸易经商的中小企业是很大的便利。卢江球摄
民建联进出口界别立法会议员黄英豪(右一)则指取消「黑码」对于业界而言,特别是往来两地贸易经商的中小企业是很大的便利。卢江球摄
陈勇指过关市民面对不同使用「黑码」的困难,包括没有网络等导致排队时间长,造成挤塞。资料图片
陈勇指过关市民面对不同使用「黑码」的困难,包括没有网络等导致排队时间长,造成挤塞。资料图片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认为「黑码」影响两地市民交流,指民建联会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资料图片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认为「黑码」影响两地市民交流,指民建联会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资料图片
「A4联盟」表示欢迎内地当局取消「黑码」措施。李健威摄
「A4联盟」表示欢迎内地当局取消「黑码」措施。李健威摄

李慧琼特别感谢全体36位港区人大代表的联署信,相信这次优化调整健康申报模式,有助于两地人员和物流往来的便利化。她形容明天是「标志性的一天」,反映香港与内地的出入境已经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安排,这将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两地人员和物流往来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陈勇倡两地海关实行「无感通关」

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勇表示,取消「黑码」对于过关挤塞有极大帮助,指现时香港疫情已受控,大部分市民均已经没有戴口罩,又指过关市民面对不同使用「黑码」的困难,包括没有网络等导致排队时间长,造成挤塞。他相信取消「黑码」后,「每人最少快几秒」,每日数十万人次过关,相信效率将会倍增,更加便利两岸市民。

被问及长假期堵塞的情况会否减少,陈勇表示取消「黑码」后,过关程序会更畅顺,两地往来人流一定会增加,内地来港旅客人次亦会增加,但或因沟通紧密而导致往来人次增加,因此建议两地海关可实行「无感通关」,即使用生物特徵,如以人面识别过关。

黄英豪:真正复常

民建联进出口界别立法会议员黄英豪则指,取消「黑码」对于业界而言,特别是往来两地贸易经商的中小企业是很大的便利,更指在西九龙高铁站乘搭高铁的最大瓶颈,现时因取消「黑码」而消失,因无须再「拖住行李去扫瞄黑码」,形容是真正的复常。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形容措施是「实事求是」的安排,指健康码虽然简单,但地区办事处仍常收到不同市民的求助,证明影响两地市民往来。他指长假期后,扫瞄「黑码」位置往往是堵塞的关口,如减少手续将有效加快过关,又指民建联提出不同倡议,加快过关手续,包括增加24小时关口、推动「两地一检」、实时网上公布过关人数及时长等。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亦指,自己在重阳节带领学生前往内地交流,经历堵塞,认为「黑码」影响两地市民交流,指民建联会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

梁文广:信有助旅游业

「A4联盟」立法会议员梁文广表示自全面复常后,各口岸往来两地的市民越来越多,特别是假日期间,如深圳湾口岸人流需要排至旅游巴士停泊处,福田口岸亦出现类似情况。他续指,观察到申报健康码是各口岸的樽颈位,而其他检验证件的关口畅顺。因现时疫情已渐缓,相信尽早取消「黑码」越早可回复至疫情之前的状况。被问及社会有人担心「黑码」取消,便利市民北上消费,他强调便利是双向的,亦会吸引内地旅客来港,相信有助带旺旅游业。

「A4联盟」立法会议员林素蔚表示A4联盟非常欢迎取消「黑码」,进一步便利两地通关,预料可减省一半过关时间。她建议尽早落实两地一检,并简化西九龙高铁站的安检手续,做到两地合并安检,亦为未来高铁地铁化做好准备。她指一地两检在澳门横琴口岸沿用,相信便利残障人士、长者、儿童等过关。

记者:李健威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