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拔生失踪|专家寄语家长毋须过份紧张成绩 医生吁留意子女「功能性转变」

2023-10-11 20:21

男拔生失踪|专家寄语家长毋须过份紧张成绩 医生吁留意子女「功能性转变」。istock示意图
男拔生失踪|专家寄语家长毋须过份紧张成绩 医生吁留意子女「功能性转变」。istock示意图

17岁拔萃男书院中六生曾宪哲(Matthew)失踪多日寻回。离家出走登山、赤裸独处荒野,有关情况或因压力所致,有专家认为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子女尽力应对学业和考试,若成绩不如意也没问题,可寻找其他发展方向,活出光亮人生;有精神科专科医生则指,青少年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繁多,家长若发现子女出现「功能性转变」,例如不再进行以往喜欢的活动、情绪低落、胡言乱语等,便是需要留意的讯号,应让子女寻求心理辅导或求医。

相关报道:男拔生失踪|曾母形容寻回爱儿是「神迹」 深感港人有爱温暖 感谢各方协助

家庭及亲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汉明表示,家长需要明白,学业只是成长历程当中其中一环,而过程中一定有阻滞和不如意,父母应给予支持、鼓励,令子女尽力便可,「DSE(中学文凭试)考得唔好又如何?只要搵到自己嘅舞台,一样可以发光发亮。Why not(有何不可)?」

消防连日搜救失踪曾宪哲。消防处图片
消防连日搜救失踪曾宪哲。消防处图片
曾宪哲安全获救。消防处图片
曾宪哲安全获救。消防处图片
飞行服务队将曾宪哲吊上直升机送院。消防处图片
飞行服务队将曾宪哲吊上直升机送院。消防处图片
飞行服务队将曾宪哲吊上直升机送院。梁国峰摄
飞行服务队将曾宪哲吊上直升机送院。梁国峰摄
曾宪哲送院治理。梁国峰摄
曾宪哲送院治理。梁国峰摄

司徒汉明续称,成长的道路不会一直平坦,子女一时跌下之际,若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会更有能力和勇气面对困难;父母亦应装备子女,令其拥有抗压能力,以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挫败,若家长基于爱护而不让子女面对任何压力,这样可能有害处,因为活在保护伞当中的子女一旦遇上小风波或小挫折,可能会旁徨失措和没法面对。

相关报道:男拔生失踪|男拔校长发家长信 吁给予曾宪哲一家空间 教师社工等将全力协助

对于子女因压力离家出走或作出自残等异常行为后如何处理,司徒汉明指首要是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支持和爱,因为家庭是避风港、加油站,父母应扮演啦啦队队长的角色,为子女打气,另亦要疏导子女的焦虑不安情绪,并教导如何舒缓压力,例如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亦可以做运动、听音乐等,更重要是教导子女以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以减少钻牛角尖的机会。

男拔校长发家长信吁给予曾宪哲一家空间。
男拔校长发家长信吁给予曾宪哲一家空间。

不过,司徒汉明说父母若已按上述建议进行,但子女仍有失常或自毁等异常情况,或有其他因素造成,例如心理、精神障碍、与朋辈或师长关系欠佳等,这需要向相关专业人士求助。

相关报道:男拔生失踪|消防:曾宪哲位置与主要山路距百米 资讯缺乏地势险要成最大困难

至于青少年出现异常行为是否涉及精神问题,香港心理衞生会执行委员黎守信医生指出,一般来说,青少年持续多日出现自我照顾上的问题,可能是患有思觉失调而出现妄想或幻觉,也可能是情绪低落而作出逃避,或因出现自杀念头造成,「出街行,行去边自己都唔知」,亦有机会因滥用药物所致,也不排除失去记性或撞到脑部导致神智不清,而环景心理压力亦可能引起精神障碍。

曾宪哲父母赶到医院探望,并感谢搜救人员。蔡楚辉摄
曾宪哲父母赶到医院探望,并感谢搜救人员。蔡楚辉摄

黎守信医生续称,读书、工作、生活均有压力,而学业并非生活的全部,父母应鼓励子女发展兴趣和参与不同活动,但若子女突然出现「功能性转变」,例如不再进行以往喜欢的活动、逃避以往关系良好的社交圈子、减少与父母沟通、情绪低落、紧张、言语古怪甚至有妄想、幻觉等,便是需要留意的讯号,应让子女寻求心理辅导或求医。

记者 李建人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