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共治计划11月启动 45岁以上可获资助跟进糖尿病、高血压(附参加流程及费用)

2023-09-25 11:08

医衞局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详情。
医衞局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详情。

医务衞生局今日(9月25日)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详情,计划将于11月中推出,合资格人士在政府资助下,可自行挑选家庭医生为他们进行筛查,并在诊断出有血糖偏高、患上糖尿病或高血压后,由家庭医生继续为其诊治和按临床诊断处方药物作长期跟进。

点图观看计划服务流程、共付额细节:

政府资助筛查及治疗 参加者须承担部分费用

当局指,根据衞生署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作推算,在45岁至84岁的人口当中,约有17%为糖尿病或高血压隐藏患者。为鼓励巿民及早预防及管理慢性疾病,政府推出「慢病共治计划」。所有45岁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如未有已知的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历,便符合资格参加。参加者可在私营医疗巿场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筛查、医生诊症和化验,以及按个人健康状况获处方药物,接受护士诊所和专职医疗服务跟进。

「慢病共治计划」以共付模式运作,政府在筛查阶段和治疗阶段均会提供资助,而参加者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亦须支付一定的共付额。

18间地区康健中心/站会是巿民参加计划的第一接触点。他们登记成为地区康健中心/站会员,并同意使用医健通后,会由地区康健中心/站协助他们配对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为参加者诊症后,会安排他们接受化验以及解释诊断结果。在此筛查阶段,政府会承担全数化验费和资助196元诊症费,参加者须支付120元的指定共付额。

经筛查后确认未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情况的参加者,可获地区康健中心/站协助制定健康管理目标,以及按需要获安排参加有助改善生活方式的活动等,以保持其健康体魄。

糖尿病或高血压者 每年最多6次资助诊症

若参加者被诊断为血糖偏高,或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他们会获政府资助,由其选定的家庭医生长期跟进。血糖偏高人士可享有每年最多4次资助诊症,而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者则可享有每年最多6次资助诊症。在治疗阶段,政府会就每次诊症资助166元诊症费,参加者须支付的共付额由家庭医生自行厘定,政府建议的诊症共付额为每次150元。

政府已拟定「慢病共治计划」基本药物名单,获处方名单药物的参加者无须支付任何药费。该名单现时涵盖40多项基本药物,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的药物,以及治疗偶发性疾病的药物,足够血糖偏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一般疗程之用。政府会不时审视药物名单,以贴合参加者所需。

政府指,已经作好安排,家庭医生参加计划后可以优惠价格向指定药物供应商采购名单内的药物。另外,政府会向曾处方名单内慢性疾病药物的家庭医生发放以每名参加者105元作计算的季度药物资助。

医衞局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详情。(资料图片)
医衞局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详情。(资料图片)

可用长者医疗券支付共付额

如家庭医生在跟进诊症期间认为参加者有临床需要,可安排他们接受护士诊所和专职医疗服务跟进。政府会为该等服务提供资助,但参加者也须支付指定共付额。此外,家庭医生可安排有临床需要的参加者接受合适的化验服务。政府已经透过招标委聘医务化验所提供化验服务,并会资助多项与糖尿病或高血压相关的常用化验服务。视乎临床诊断,参加者一般只需就每组化验服务(各包含两至五个化验项目)支付介乎40元至130元的指定共付额。 

为提高计划的透明度,政府将在「慢病共治计划」的专题网站公布筛查阶段和治疗阶段的共付额详情(包括家庭医生可个别厘定的诊症共付额),供参加者在选择家庭医生时参考。65岁或以上人士可以用长者医疗券支付计划的各项共付额(包括诊症、护士诊所、专职医疗和化验服务)。

此外,政府已在「慢病共治计划」下与医院管理局制定双向转介机制。依据订明的标准,若家庭医生评估参加者有临床需要(如病情控制欠佳或出现并发症),便可按指引安排参加者到医管局指定的内科专科门诊接受属一次性质的内科专科谘询。在获得护理计划方面的临床建议后,参加者会继续由家庭医生跟进。

政府会在「慢病共治计划」下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参加者和其家庭医生设达标奖励。参加者方面,达标奖励从参加者进入治疗阶段后的第二年开始计算,以鼓励他们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如参加者达到健康指标(例如有自我监察健康指数并上传到医健通流动应用程式、定时覆诊、完成健康教育项目或指定检查等),他们将会于下一个计划年度(即第三个计划年度)首次诊症时获扣减最高150元的共付额(相当于政府建议的诊症共付额)。

在家庭医生方面,若他跟进的参加者中有70%在控制血糖及血压方面达标,亦可获得奬励。奬励金额根据达标人数所涉及的政府诊症资助额和政府建议的诊症共付额(并非家庭医生厘定的共付额),以及实际资助诊症次数计算。奬励相当于综合各项因素后所得出总额的15%。

逾200医生登记参与

医衞局副秘书长李力纲表示,「慢病共治计划」是《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去年年底公布后推出的首项重大项目,透过计划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以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作为枢纽,将可扩阔社区医疗网络,为香港巩固基层医疗系统。该计划同时有助推动市民开展健康人生计划,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他又提到,医衞局早前向业界介绍计划时,已有数以百计的家庭医生表示乐意参与「慢病共治计划」。自8月29日正式发出邀请以来,未及一个月,超过200名医生已登记参与。政府会继续大力招募家庭医生,务求该计划于十一月中推出时有更多家庭医生可供市民选择配对。另外,为确保临床水平,政府日后会联同不同的专业团体向家庭医生提供培训,包括为参加者提供预防慢性疾病建议时需注意的事项。

医衞局:不会为参加人数封顶

长李力纲指,先导计划为期三年,希望期间有20万名市民参与,但不透露整体开支,称已预留资源,亦不会为参加人数「封顶」。对于参加者诊症须支付的共付额由家庭医生自行厘定,政府建议共付额为每次150元,李力纲指,这为医生提供灵活性,当局会要求收费透明,让市民作选择。他称若收费高于150元,市民将有所考虑,反之若低于建议收费,或更受欢迎。被问到市民参与计划期间可否转到普通科门诊,他对此表示肯定,但强调当局会有机制避免「双重资助」。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表示,对计划未公布前已有逾200名医生登记参与感鼓舞,相信计划在11月中推出前会有多数百位医生参与,足以应付需求。

计划详情会上载至医衞局「慢病共治计划」的专题网站。巿民及医生如就计划有疑问,也可致电热线2157 0500查询。热线周一至周六上午9时至晚上9时会有专人接听。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