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研究证实:新检测技术有效辨析冠心病患者应否通波仔

2023-09-25 00:00

根据统计,2020年全球约有2.4亿名冠心病患者,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一项研究证实,名为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系统(coronary angiography-FFR, caFFR)的新检测技术,可有效为冠心病患者辨析应否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通波仔」),检测费减半至约5000元,且5分钟内便可得到结果,有关血管计算指标已在内地、日本及欧洲多国推行。

新检测技术相对较安全方便

港大医学院研究证实,新技术有效辨析冠心病患者应否通波仔。左起:洪翊洺、梁嘉霖医生、姚启恒教授及施可莹。 谢晓雅摄
港大医学院研究证实,新技术有效辨析冠心病患者应否通波仔。左起:洪翊洺、梁嘉霖医生、姚启恒教授及施可莹。 谢晓雅摄

带领这项研究的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教授姚启恒表示,虽然国际指引建议使用 「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协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为病人「通波仔」,惟实际临床上的使用率并不高,称FFR技术由医生作主导,一般需诊断病人有需要才会使用,他指出caFFR技术不需使用额外导丝和注射药物,相对FFR而言较安全和方便,相信容易在香港普及。

检测费用减半至约5000元 5分钟内有结果

姚启恒(右)指新技术检测费用减半至约5000元,且5分钟内有结果。左为梁嘉霖医生。谢晓雅摄
姚启恒(右)指新技术检测费用减半至约5000元,且5分钟内有结果。左为梁嘉霖医生。谢晓雅摄

香港每年约进行350至500项「通波仔」手术。姚指出,医院如需买相关仪器,价钱或需约港币50万元内。他引用国外的数字,指caFFR每次的检测费用约港币5000元,强调5分钟内便可得到结果,相比传统FFR却需每次港币1万元,至少15分钟才可得知结果,指量度FFR需要额外置入导丝及注射药物,患者会感到不适,同时涉及额外开支及手术风险,临床上使用率偏低,认为caFFR可减省手术费用和避免风险,减少术后药物处方和覆诊,有助减低公共医疗开支。

本身是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医生的梁嘉霖表示,心血管检查皆需要使用显影剂,或有极少可能性对病人产生负面影响,而caFFR不需用额外的导丝及显影剂。

团队早前为公立医院1,308名患者进行评估,发现caFFR成功为冠心病患者辨析出心脏缺血情况,病人进行 「通波仔」后,三年内的死亡及心肌梗塞风险亦得以减低。

记者: 谢晓雅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