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重磅法案明年实施 领头羊先上榜 永明金融早一年达标 强健足抵200年一遇金融危机

2023-09-05 09:00

保险产品五花八门,保险公司的稳健程度及信誉成为投保人士的重要考量。香港保险业界正分阶段推行风险为本资本制度(Risk-based Capital,RBC),这条获业界誉为重磅法案的条例,今年7月初已获立法会通过,目标在2024年内实施。新制度之下,保险企业预料可抵御「200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有保险公司更已顺利提早一年获得批准提前采纳RBC,其中一间就是香港永明金融。

香港永明金融已顺利提早一年获得批准提前采纳RBC。
香港永明金融已顺利提早一年获得批准提前采纳RBC。


有别于现行法规以划一比例来厘定资金要求,在即将推行的风险为本资本制度下,保险公司须按四大风险范畴作压力测试,包括市场风险、保险风险、交易对手风险、营运风险。保险公司需在各范畴以「200年一遇」的罕见危机,计算公司在最恶劣的情况下所需资金准备。

以香港永明金融为例,他们根据历史数据及统计学概念,在RBC框架下推算出各类潜在风险危机。香港永明金融首席风险官及首席精算师陈裕璋 (Brian)举例指,股市大跌四至五成、息口大跌,或忽然有三成客户退保等,都可被界定为200年一遇的事件,「会逐个风险计算,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才足够应付这类危机?」

引入风险资本制度 可带来双赢
事实上,风险资本制度于欧美多国实行多年,Brian认为香港此时将制度引进保险业界,「绝对是跟上潮流,带来双赢局面。」他认为新制度有助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Level Playing Field),为保险市场带来新气象,「RBC不是令市场带来更花俏的高风险产品,而可令市场带来更多更合理的优质产品。」

香港永明首席风险官及首席精算师陈裕璋认为,风险资本制度应引进本港保险业界。
香港永明首席风险官及首席精算师陈裕璋认为,风险资本制度应引进本港保险业界。


现时坊间有不少标榜「高保证成分」、「高红利」的保险产品,但RBC制度下,保险公司在推出高风险产品时,所须的资本就相应提高,Brian相信这将成为一个诱因,让保险公司设计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从而分散风险,最终受惠的绝对是所有投保人士。

新制度减保险公司违约风险
「实行RBC后,出现有保险企业因财力不够,而无法提供理赔的情况,相信机会将少很多。」他预料RBC能促使业界更自觉地审视投资策略,及妥善管理保险产品和投资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换句话说,保险公司在RBC全面提高风险评估下,违约风险将大大降低,更能兑现对投保人士的承诺。

RBC有指起源于1980年代,最早在美国开始实施,惟经过多年演变,与今天香港将要实施的RBC已大不同。加上,由于以往各国标准不一,导致披露的资本比率难以比较,例如有濒临清盘的保险公司资金充足率可高达400%以上,而老牌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的比率仅130%。
 

 陈裕璋预料,RBC能促使业界更自觉地审视投资策略。
陈裕璋预料,RBC能促使业界更自觉地审视投资策略。

Brian提醒,旧有制度下的比率数值并非越高越好,合理比率才是重点,比率太高或意味公司拿着太多钱不敢投资,某程度反映该公司赚取回报的能力。就着资本充足比率标准划一方面,据悉保监局会展开有关RBC制度详细要求的筹备工作,有关附属法例将会进行公众谘询,日后让大众更容易比较各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

永明提早一年完成要求 过程充满血泪
要符合RBC标准当然绝非易事,能够提早一年完成保监局要求更显示出其筹备效率。Brian形容这次是永明金融集团其中一个史上最大的1年期项目,准备过程「真的充满血泪」,除了要重金礼聘更多精算师处理风险评估,还有很多跨国的数据需要硬件软件上的配合。他特别感谢团队过去一年来的努力,能够成为首批实行新制的保险公司,足证团队的能力,以及本身稳固的财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本身个底打得好,所以是赢在起跑线。」

风险为本资本制度(RBC)今年7月初已获立法会通过,目标在2024年内实施。
风险为本资本制度(RBC)今年7月初已获立法会通过,目标在2024年内实施。


日后在RBC新制度下,保险公司须定期向保监局及公众披露讯息,当局将定期检视数据,监管各大保险公司的营运情况。当资金比率呈不寻常的下跌趋势,当局将会介入了解,若情况未有改善则有机会干涉业务,防范违约风险。
 

相关文章:

永明:打工仔强积金可多配债券 增持欧美股票基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