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中国企业要走出去 锺小平:如民营企业趴下 中国经济也看不到希望

2023-09-04 11:51

 香港与内地经济紧密连结,并藉地利之优势及国家政策扶持中把握发展机遇。自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网要》以来,大湾区各地在金融、科技等先进领域携手共进,取得骄人成绩。由星岛新闻集团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今日(4日)于君悦酒店举行。

「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分为三大主题。第一主题为《中国宏观经济破局突围  市场机遇与挑战》,主要讨论中国宏观经济。7月以来,中国政府有关经济的政策频频出炉,由财政、货币、房地产,以至消费,都有各项稳增长举措推出,以支持中国经济温和复苏。

齐向东: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重要部分

目前内地推出一系列稳增长经济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环境也进一步加压。对于中国企业在商业领域方面要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才能破局突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从企业角度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而企业习惯高速增长,但在发展中忽略外围经济变化,需要改变以前扩张式经营方式。

不过,他续指在约十年间,企业仍未习惯放慢增长,又认为目前企业家的战略应为「能活下来」,此为在新时代下的奋斗目标。他补充,企业在社会上应有价值,同时「可活下来」。他指出,如果企业想活下去,需要做好转型,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会出现数次转型,此应为被动转型,并非主动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不能走得太慢,而中国制造业目前应围绕产业链本地化创新,该为庞大市场。他指出,为了活下来,企业亦要投入创新,以及平衡企业规模及创新能力。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从企业角度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而企业习惯高速增长,但在发展中忽略外围经济变化,需要改变以前扩张式经营方式。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从企业角度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而企业习惯高速增长,但在发展中忽略外围经济变化,需要改变以前扩张式经营方式。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中国第二季经济超预期下行,不同行业的差异大,当中新能源及餐饮行业正在复苏。他续指,中国经济受周期性经济影响,包括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内需不足及房地产市场走弱,而企业应重视结构性问题,国际生产链变化在俄乌战争下加速,预计未来数年相关改变更明显,影响内地出口商。他提及,国内经济模式转型,包括房地产等主导行业,而传统基建在转型下受压,但数字科技及养老等领域有相当大的发展机会。

锺小平:创新是企业突破的重要法宝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全球化智库香港委员会副主席锺小平表示,现在最关心的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民营企业基本上现在非常艰难,那麽企业要如何破僵、在社会上能竞争,一个是创新,创新是企业突破的重要法宝,另外是走多元化市场道路,所以要跟国际化接轨,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够进步,同时中央也会给更多的政策来帮助民营企业来做好更多的工作。他指出,香港和内地是很好的协调,但是「如果民营企业趴下了,中国经济也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蔡洪滨:非刺激一下短期需求 经济就回来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表示,当前时代内、外环境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所以企业要根本性调整认知、思维和战略。他指出,从内部环境而言,是短中长期很多问题的叠加所导致的变化,而非刺激一下短期需求,经济就能回来,应该是寻求短期稳定,中长期慢慢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半年一年的问题。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右二)表示,当前时代内、外环境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所以企业要根本性调整认知、思维和战略。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右二)表示,当前时代内、外环境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所以企业要根本性调整认知、思维和战略。

蔡洪滨指出,去全球化的趋势不是短期就可以消失的因素,所以中国企业的发展,内部外部的环境的长期性、复杂性,根本性的限制确实需要重视。他强调,企业经营应该从过去的几十年野蛮生长、高歌猛进、高负债、挣快钱挣大钱的模式,转变到进行长期、持续的经营模式,企业的战略应该出现一系列系统性的调整,除了在前沿技术的应用上采用非常积极的态度之外,创新国际化都是企业应该特别关注的方面。

被问到中国在宏观经济上的角色转变时,锺小平认为,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但中国企业要探讨更多全球化有效方式。以前中国的全球化更多的是关注产品怎麽样去销售到全国世界各地及用户,现在要做到全球产业的供应链的布局,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及设备。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希望在本国保留相当比例的制造业,所以应该把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放在市场所在地,在全球来优化其供应链布局,通过全球化的本地化经营,实现在本地生产、本地销售、本地服务,通过扩大全球市场的销售,带动国内的器材原材料和设备的出口。他指出,全球化不但可以支持企业的发展,也能够给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贡献。

被问到中国在宏观经济上的角色转变时,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全球化智库香港委员会副主席锺小平认为,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但中国企业要探讨更多全球化有效方式。
被问到中国在宏观经济上的角色转变时,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全球化智库香港委员会副主席锺小平认为,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但中国企业要探讨更多全球化有效方式。

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蔡洪滨表示,香港其实有特别优势,就是在亚洲很难找一个国际化、宜居又有各种机会的地方,将有助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尤其是疫情之后,香港的优势慢慢可以通过人才亲身来看、来体验,让他们去发现香港的优势。他表示,香港这一方面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各类人才的优势发挥出来,不仅对香港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他补充:「创新型,国际视野,全面性人才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表示,香港其实有特别优势,就是在亚洲很难找一个国际化、宜居又有各种机会的地方,将有助吸引世界各地人才。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表示,香港其实有特别优势,就是在亚洲很难找一个国际化、宜居又有各种机会的地方,将有助吸引世界各地人才。

朱海斌:内地没法像香港推出消费券

对于中国为何不能在疫情后,像欧美国家实行大规模下调利率,央行扩大规模降息。朱海斌表示,主要是民企信心不足。他指,如果像过去「保投资、保企业,保房地产、保就业」都是于事无补,最重要是需求不足,中国上半年有通缩,转去「保需求」才是重点。另外,他亦指「保消费」是加强需求的措施。最重要是令国民收入增长,降低储蓄力,尤其是中产阶级,提高消费。目前内地有14亿人口,没法像香港推出消费券。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保消费」是加强需求的措施。最重要是令国民收入增长,降低储蓄力,尤其是中产阶级,提高消费。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保消费」是加强需求的措施。最重要是令国民收入增长,降低储蓄力,尤其是中产阶级,提高消费。

 

星岛85周年之「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  9月4日同步网上直播  立即打开《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