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开会讨论「有条件释放」机制 将设自动覆核期每两年一次

2023-07-27 20:12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今天开会,讨论「有条件释放」机制及「社区治疗令」等议题。郑丹尼摄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今天开会,讨论「有条件释放」机制及「社区治疗令」等议题。郑丹尼摄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今日(27日)傍晚开会,探讨精神病患者出院安排的「有条件释放」具体内容。医务卫生局副局长李夏茵会后表示,当局会从四方面优化机制,包括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适用范围;修例将自愿入院但有刑事暴力案记录或有自杀倾向病人纳入强制羁留;当局亦会透过跨专业个案会议,为有获条件释放的病人设立至少两年一次的自动覆核期,而暂时不考虑实施「社区治疗令」。

李夏茵指,委员会初步讨论后认为现时「有条件释放」的范畴过于狭窄。郑丹尼摄
李夏茵指,委员会初步讨论后认为现时「有条件释放」的范畴过于狭窄。郑丹尼摄
委员黄仁龙指,现时「有条件释放」机制适用于被强制羁留,并有刑事暴力病历或倾向的病人。郑丹尼摄
委员黄仁龙指,现时「有条件释放」机制适用于被强制羁留,并有刑事暴力病历或倾向的病人。郑丹尼摄
今年6月于钻石山发生伤人惨剧,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于6月9日召开紧急会议。资料图片
今年6月于钻石山发生伤人惨剧,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于6月9日召开紧急会议。资料图片
当局亦会透过跨专业个案会议,为有获条件释放的病人设立至少两年一次的自动覆核期。资料图片
当局亦会透过跨专业个案会议,为有获条件释放的病人设立至少两年一次的自动覆核期。资料图片
李夏茵认为在保障病人健康及大众安全政策原则下,现阶段认为无需要推行社区治疗令。资料图片
李夏茵认为在保障病人健康及大众安全政策原则下,现阶段认为无需要推行社区治疗令。资料图片

今年6月于钻石山发生两死惨剧,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于6月9日召开紧急会议。委员会当时提出「有条件释放」的范畴过于狭窄,并讨论「强制社区治疗」的可行性。今日(27日)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公布讨论的初步结果。

李夏茵指,委员会初步讨论后认为现时「有条件释放」的范畴过于狭窄,因此会将自愿入院并有刑事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改为强制羁留,并按照病情需要发出「有条件释放」。另外,医管局亦会修订前线精神科医生的指引,若发现自愿入院病人有刑事暴力行为或倾向,将他们改为强制羁留,令病人适用于「有条件释放」条款下,给予病人适当跟进及支援。

每两年覆核病人「有条件释放令」

此外,医管局会通过现行的「跨专业个案会议」机制,由主诊医生、医务社工、个案经理、护士和专职医疗人员等专业人员因应病人复元情况、家庭支援、风险等因素,共同为病人进行专业评估。当局会利用这个平台同时自动审视病人的「有条件释放令」。我们会就病人的情况,至少每两年审视一次病人是否还需要「有条件释放令」。

或要求遥距视像观察病人服药 

李夏茵表示,当局会修定指引,为病人处方较新及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医生亦会在「有条件释放」条件中订明更具体及具针对性、有关服药要求的条件,例如可能要求遥距视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或检查用药的数量,又或透过血液或尿液样本测试病人有否服药,目标是希望确保病人真的依据医生的指示,适时服药,并会增加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方便医院在病人病情恶化时召回他们。

委员黄仁龙指,现时「有条件释放」机制适用于被强制羁留,并有刑事暴力病历或倾向的病人。他们在「有条件释放」下需要遵守居住在指定的地方、在门诊部接受治疗及服用处方的药物等条件。如果病人不遵守条件,可被召回精神病院。

李夏茵:现阶段毋须推「社区治疗令」

至于探讨引入「社区治疗令」方面,李夏茵指此举必然会限制病人自由,当局分析外国研究后,认为在保障病人健康及大众安全政策原则下,现阶段认为无需要推行社区治疗令。 由于未有足够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法能减低病人有暴力行为的风险,因此将会暂时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令」。

实习记者:陈子悠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