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行|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改善塞车「有惊喜」 长远解决靠两方法

2023-07-24 12:32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易通行|今日(24日)是红磡海底隧道实施「易通行」不停车缴费系统的首个工作天。《星岛头条》记者早上与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委员、工联会议员陆颂雄实测易通行情况,约9时45分由旺角朗豪坊驾车出发,经红隧过海前往立法会,车程约30分钟。

实测后发现,由于省却在收费亭排队及停车缴费,绝大部份车辆亦不再胡乱切线、行错线等情况,整体挤塞情况有改善,在约上午10时由芜湖街转入漆咸道北至隧道入口仅花不足6分钟。

陆颂雄表示,以往同样路段在相约的时间需费时约15分钟,认为在改善挤塞方面「有惊喜」,惟仍未解决红隧樽颈位、五线转两线「漏斗型」的根源问题。他认为长远仍需依靠三隧分流、兴建新过海隧道,始能有效分流车辆。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实测红隧易通行。陈俊豪摄

料「644」方案实施后始改善塞车

陆颂雄认为,易通行在红隧实施的首个工作天相当顺畅,相信是得益于车辆不再需要选择缴费方法导致行错线,或切线至自动缴费的线路而加剧挤拥,同时车辆亦省却在收费亭排队缴费时间。他认为,沿路有很多指示牌提醒司机已实施易通行、不用停车或减速,而大部分司机亦因近日报道宣传等得悉相关资讯,因此并无发生混乱、挤塞等情况,行车畅通。

不过他坦言,即使易通行在排队缴费方面较便利车主,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三隧车流量长期饱和的问题。他认为,8月起第一阶段实施的「633」收费方案,不会带来「戏剧性变化」,期望预计年底实施第二阶段的「644收费方案」,配合不同时段不同收费,能较明显地改善问题,包括透过收窄三隧收费差距、以金钱诱因来鼓励减少驾驶者于繁忙时段驾车过海的数量。

▼红隧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实施情况▼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早上塞车状况持续。(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卢江球摄)
红磡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易通行」首个工作日。(卢江球摄)

倡尽快兴建新隧道 包括将军澳至小西湾

陆颂雄指,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或令驾驶者改变驾驶习惯,更乐意采用弹性上班时间,但认为这非「终极方案」,因为仍对部分措施有保留,包括向小巴司机等商用车划一收取50元的隧道费,认为方案仍有微调空间。

至于如何有效解决三隧容量饱和,陆颂雄认为政府应尽快建造中部水域人工岛接驳至西环的第四条过海隧道,以及工联会提出从将军澳连接至小西湾的第五条过海隧道。在整体港岛区城市规划方面,他认为长远需要由九龙东的CBD2、中部水域人工岛、北部都会区等分担部分商业区的角色,将位于港岛旧有、或新建的写字楼及或政府部门搬至新发展区,有助减轻整个港岛区的车流负荷。

记者:陈俊豪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