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汶川地震15周年 截肢女孩「站起来」 勇敢迈向人生新一页

2023-07-24 08:00

专访│汶川地震15周年 截肢女孩「站起来」 勇敢迈向人生新一页
专访│汶川地震15周年 截肢女孩「站起来」 勇敢迈向人生新一页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近7万人丧生,37万人受伤,其中映秀小学全校470名师生,逾200人遇难。15年过去,当年截肢求生的小孩已长大成人,过程有泪水、有恐惧,也有坚强和希望。站起来后,她们带着伤痛向前走,决心活得更精采,希望用一生的时光,为那些处于困难的人带来慰藉。

求生欲望驱使弃腿自救

汶川地震幸存者(左起)黄思雨、胡月、魏云露已长大成人,回归日常生活。叶伟豪摄
汶川地震幸存者(左起)黄思雨、胡月、魏云露已长大成人,回归日常生活。叶伟豪摄
 汶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左二)、胡月(左三)及黄思雨(左四)疫后首次来港,参观中大医院及覆诊。 叶伟豪摄
汶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左二)、胡月(左三)及黄思雨(左四)疫后首次来港,参观中大医院及覆诊。 叶伟豪摄
黄思雨接受专家检查。 叶伟豪摄
黄思雨接受专家检查。 叶伟豪摄
黄思雨在慈善组织「站起来」的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检查和训练。叶伟豪摄 ​  ​
黄思雨在慈善组织「站起来」的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检查和训练。叶伟豪摄 ​ ​
义肢由套筒、矽胶套、膝关节、脚板和连接件组成。叶伟豪摄
义肢由套筒、矽胶套、膝关节、脚板和连接件组成。叶伟豪摄

「512」当年就读小五的黄思雨已经27岁了,那个曾经压抑悲伤的女孩,如今已能用平静的语气讲述过往,触碰结痂多年的伤口。

她记忆里的地震来得突然,12岁的她正在讲台交作业,巨大的摇晃倏然而至,同学蜂拥冲出课室,她在3楼往2楼的楼梯之间不幸被绊倒,未几校舍应声倒塌,堕落的预制板更直接把她的左小腿砸断,「那种痛感很强烈,我感觉我的衣服、裤子都湿掉了,很黑甚么都看不见,一直有砖瓦掉下来,耳边只听到尖叫声,整个环境让我很崩溃。」

一丝微光从断垣残壁的缝隙透进,思雨本能地向光源爬,从左脚传来的剧痛,令她忍不住用头撞墙,「我的腿还连着一些皮肉,一下子把我扯回去,痛苦得快要昏厥了。」求生欲望驱使她拿起尖锐的碎石和水泥砖,亲手把小腿仅馀的皮肉割去,弃腿求存,「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爬出去的,只记得翻过栏杆走到操场,时间像静止了。」

逃难的教职员和学生,用难以理解的眼神盯着她,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平日对她疼爱有加的副校长,「她抱着我哭,用很心疼的语气说:『女儿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我告诉她赶紧去救里面的人。」

无力付费拒绝做手术

黄思雨(前排坐轮椅)于13岁时准备前往北京进行治疗。 资料图片
黄思雨(前排坐轮椅)于13岁时准备前往北京进行治疗。 资料图片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
​ 四川地震幸存者黄思雨。 ​

人是活下来了,但震后人人是灾民,无人幸免。为了安全,众人转移到附近的山上,当晚下起大雨,伤员挤身在临时搭建的棚架下,她的位置刚好在最外侧,能遮挡的雨水有限,「睡不了,只能一直哭、一直喊,希望有人来救我。」回答她的,却是令人绝望的死寂。数度看着救援的直升机越过映秀,心底渗出的只有悲戚,唯一庆幸的是8岁胞妹始终陪伴在旁,「她跟那些大人抢被子和水,一个人照顾我。」

5月14日,映秀镇的灾情终传开去,倾盆大雨令直升机只能悬空低飞。翻山赶来的亲戚,用木自制担架,将思雨扛在肩膀向上举,希望救援人员将她接走,但现场伤患太多,加上突如其来的强风,人员准备回程。那阵风,却将思雨盖在身上的被子吹起,露出空荡荡的左脚,救援人员随即将她抱起,安置在其他伤者身上,一并送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抢救。

新生和垂死一綫之隔,但到医院后她一度拒绝做手术,「我拉着门说我不进去,我们家没有钱,我付不起,当时医生很温柔地说:『我不收你的钱,你放心。』」她隐约记得,因家人不在,她自行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名,当中有数页因意识模糊只盖了手印。

留给幸存者一辈子课题

灾情稳定后,她与无数遇难的灾民一样,与家人重逢、被安排装上义肢、进行物理治疗等。常言时间会治疗一切,但留给幸存者的,却是一辈子的课题。「我从2008年到2016年,8年间一直反反覆覆做手术,大手术、小手术,全部都有。」因伤口感染严重和延误治疗引起的骨髓炎,令思雨需定期接受手术,「每次都要重新做复康治疗、重新换义肢和磨合。」

惟那个阶段的她,光是融入生活,已用尽心力。思雨由残疾学校升读主流高中,全校只有她一位残疾人士,当中的心理压力让她无所适从,「总觉得身边的人是带刺的,很想逃离。」

敏感、脆弱的思雨,却因为香港的医护人员逐渐走出来。当年一班有心的医护及复康人员,北上为伤员提供免费的义肢安装、物理治疗和职学业治疗等,后来更成立慈善组织「站起来」持续跟进伤员情况。高考结束后,她被安排到港进行最后一次手术,团队带她到处观光,「他们像朋友般开导和鼓励我,那种细心和关爱是我在学校没有体会到的。」

与「站起来」团队的缘份始于病痛,却成就她的生命体悟,团队的温暖让她打开心结,愿意与他人倾诉。她的心态上也因而发生转变,不再恶意揣测别人的视綫。

「站起来」团队助解心结

「我感觉我现在的心境,不会再受任何事情影响。」地震幸存者、断脚自救女孩等标签,或许一辈子也难以褪下,但思雨淡淡地说,那只是几个词语,「有人说我真幸运,地震死了多少人,而我只是失去一条腿,他们认为用更惨的对象跟我比较是一种安慰,但那会儿对我来说很痛苦,现在想的是没关系,别人的想法左右不了我。我的经历是我的财富,丰富了我的人生。」

思雨现在深圳一家电子晶片公司担任财务管理工作。今年5月初,她和男朋友举办订婚仪式,不久的将来会成婚,她笑了笑,「我跟『站起来』的叔叔们说了,请他们一定要来,我会去机场接机!他们说新的义肢可以赶在婚礼前做好,当作是结婚礼物。」

「我希望我的生活对得起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面对未来或许有所不安,却也满是安定,「我希望各方面都能让他们为我感到自豪。」她用一贯细小害羞的语调说:「15年持续的爱,没法用言语表达,希望我日后不只是索取,也能给予。」

「若通过这篇报道,让有需要的人得到一点力量,我就已经很开心了。」面对每个与人交流的瞬间,黄思雨始终真诚,她的身上仍有梦想。夕照的光晕,随窗口洒入长廊的尽头,她站起来步向光明,昂首阔步,无所畏惧。

分享救援人员的爱 帮助更多人面对伤痛

四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幸存者魏云露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魏云露不时在社交平台为截肢病人作出建议。 郑丹尼摄
魏云露不时在社交平台为截肢病人作出建议。 郑丹尼摄
 魏云露喜欢旅游,曾爬过不少高山。 受访者提供
魏云露喜欢旅游,曾爬过不少高山。 受访者提供

当年被倒吊在废墟的魏云露,如今成为义肢公司的模特儿。不少截肢或即将截肢的伤患,会在社交平台上向她倾诉烦恼,亦有人如过去的她一样充满迷茫,她也一一给予鼓励和解答,「我希望他们可以少走弯路。」

「在截肢的第一个冬天一定要做好保暖」、「有些医院会稍微把你的残肢保留短一点」、「做矫正的时候要着重看一下技师的手艺」……谈起曾向网友提出的意见,魏云露侃侃而谈,多年来从救援人员、义工身上得到的爱,就这样被她分享出去,帮助更多人面对伤痛,「我觉得好好生活每一天,才是对那天最大的尊重。」

喜欢旅游的云露,征服过不少四川的高原,如峨眉山和青城山等,遇上较为陡峭的山路,她手脚并用、一鼓作气往上爬,她笑说,不放弃是因为爬到终点才能坐车下山。说说笑笑一轮,她的眼神依旧充满热切,「我希望不断突破,做更好的自己,再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

相关新闻:
专访│汶川地震15周年 三名截肢女孩来港分享 吁大家坚持梦想

露义肢告别伤痛 极限活动重寻快乐

四川地震幸存者胡月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幸存者胡月疫后首次来港,到中大医院覆诊。 叶伟豪摄
中大医院专务医疗服务主任刘敏昌教授(右二)、中大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专业应用教授(礼任)罗尚尉教授(右一)和义肢矫形师何锦华(左)为胡月检查残肢。叶伟豪摄
中大医院专务医疗服务主任刘敏昌教授(右二)、中大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专业应用教授(礼任)罗尚尉教授(右一)和义肢矫形师何锦华(左)为胡月检查残肢。叶伟豪摄
儿时的胡月。 受访者提供
儿时的胡月。 受访者提供
胡月享受玩滑翔伞时的感觉。 受访者提供
胡月享受玩滑翔伞时的感觉。 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专访│汶川地震15周年 三名截肢女孩来港分享 吁大家坚持梦想

去年北京冬残奥会,胡月与黄思雨在现场参加开幕仪式,认识了很多同样截肢的朋友,包括双腿截肢仍然在珠穆朗玛峰登顶的夏伯渝爷爷,令她意识到残疾人士不只是活着,还可以活得很精采。喜欢玩极限运动的她,通过滑翔伞找到快乐和自由,笑言下一目标是学冲浪。

由地震发生到做截肢手术,坚强的胡月没掉过眼泪,但在数个月后,得知最好的朋友去世了,她哭到不能自已,「那段时间我常梦到那位朋友,我在梦里跟她玩,就是挺遗憾的。偶尔也会想,为甚么是我?」

胡月坦言,近年才真正走出来。她提到,因担心别人的目光,大学时总穿长裙或长裤,连同学也不知道她是残疾人士,「我很想勇敢一次,在学校露出义肢,真正地活出自我,可惜到毕业那天亦未能做到。」所幸她受冬残奥会刺激,从北京回到成都后,特地买了一条漂亮的短裙,拉上好朋友去主题乐园,告别过去。其后甚至拆掉义肢的海绵,露出钛合金骨架去踩滑板,配上装饰让义肢发光,自此成为照亮他人的「闪光少女」。

「站起来计画」照顾570伤员 出书记录幸存者故事

「站起来」团队的义肢矫形师何锦华(左二)和中大医院专职医疗服务主任刘敏昌教授(左一)到机场接机。 苏正谦摄
「站起来」团队的义肢矫形师何锦华(左二)和中大医院专职医疗服务主任刘敏昌教授(左一)到机场接机。 苏正谦摄
四川地震3位伤员疫后首次来港,参观中大医院及覆诊, 左起罗尚尉、冯康、胡月、魏云露、黄思雨、刘敏昌。 叶伟豪摄
四川地震3位伤员疫后首次来港,参观中大医院及覆诊, 左起罗尚尉、冯康、胡月、魏云露、黄思雨、刘敏昌。 叶伟豪摄
2008年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大规模伤亡。 资料图片
2008年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大规模伤亡。 资料图片

「站起来StandTALL」复康计画,召集逾百名不同医疗背景的专业人才,北上为受灾的年轻伤员提供综合会诊,免费安装、调整或修复义肢,以及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时至今日已为近570名伤员提供长期复康服务。

团队今年出书回顾汶川地震15周年,记录15名参与计画的幸存者勇敢「站起来」的故事。书中其中3位主角黄思雨、胡月和魏云露近日来港会诊,并参与连串活动,包括与本港轮椅剑后余翠怡茶聚,与明爱专上学院护士及物理治疗学系学生举行分享会。 

记者:林家希

相关新闻:
专访│汶川地震15周年 三名截肢女孩来港分享 吁大家坚持梦想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