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爆 鸭脷洲应景 岸边惊现「万鱼空巷」银光闪闪奇观|Juicy叮

2023-07-10 07:01

全球热爆 鸭脷洲应景 岸边惊现「万鱼空巷」银光闪闪奇观
全球热爆 鸭脷洲应景 岸边惊现「万鱼空巷」银光闪闪奇观

今年7月初史上最热,全球平均温度连续两天创纪录,先后升至摄氏17.01度和17.18度。本港也连日卅多度高温,就在大热的7月3日这天傍晚,港岛南区鸭脷洲岸边出现「万鱼空巷」的银光闪闪奇景。网民估计「(海)底下太热,鱼毛小鱼受不了」,或与缺氧又或是受惊有关。

鸭脷洲岸边万鱼空巷逐格睇 + 网民惊讶回应↓↓↓↓

楼主帖文。网上截图
楼主帖文。网上截图
网民:(海)底下太热,鱼毛小鱼受不了?网上截图
网民:(海)底下太热,鱼毛小鱼受不了?网上截图
片段摄于7月3日旁晚6时25分至27分。网上截图
片段摄于7月3日旁晚6时25分至27分。网上截图
网民:海底有大鱼。网上截图
网民:海底有大鱼。网上截图
万「鱼」空巷奇景。网上截图
万「鱼」空巷奇景。网上截图
有人上载天文台报道广东河源7月3日发生地震的截图。网上截图
有人上载天文台报道广东河源7月3日发生地震的截图。网上截图
有人上载天文台报道广东河源7月3日发生地震的截图。网图
有人上载天文台报道广东河源7月3日发生地震的截图。网图
岸边银光迷蒙。网上截图
岸边银光迷蒙。网上截图
网民:其实年年喺尖沙嘴都见到一群群。网上截图
网民:其实年年喺尖沙嘴都见到一群群。网上截图
网民称「我都见到,比片入面大些又多2倍鱼跳上石上」。网上截图
网民称「我都见到,比片入面大些又多2倍鱼跳上石上」。网上截图
鸭脷洲岸边出现「万鱼空巷」的银光闪闪奇景。网上截图
鸭脷洲岸边出现「万鱼空巷」的银光闪闪奇景。网上截图
楼主以「不知是否受惊或受天气影响,好震撼!!」为题上载短片。网上截图
楼主以「不知是否受惊或受天气影响,好震撼!!」为题上载短片。网上截图
短片就此结束。网上截图
短片就此结束。网上截图

楼主日前以「大量小鱼儿涌上石滩」、「不知是否受惊或受天气影响,好震撼!!」为题,在「社区天气观测计划 CWOS」上载长约26秒的短片,指片段摄于7月3日傍晚6时25分至27分。

短片拍摄到大批小鱼随水拍岸,石滩闪烁银光,密密麻麻。有回应的网民上载相片和应,指「我都见到,比片入面大些又多2倍鱼跳上石上,但少用录影,太紧张冇按制,到海面平静才发觉,激气」,另有人称「其实年年喺尖沙嘴都见到一群群」。

有网民估计,大批鱼儿涌上石滩可能是「(海)底下太热,鱼毛小鱼受不了?」、「海底有大鱼」、「缺氧」、「飞鱼仔去错路想跳返出去」,并指「啲鱼毛好惨」;另有人上载天文台报道广东河源7月3日发生地震的截图,查问是否与此有关。其他网民回应请浏览上图↑↑↑↑。

帖文来源:社区天气观测计划 CWOS

全球均温2023年7月初连续两天创纪录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测量结果显示,今日7月3日一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达到摄氏17.01度,但翌日7月4日均温又达到摄氏17.18度,连续两天写下最高温纪录。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天气模式是极端高温的罪魁祸首。

热浪袭港实况↓↓↓↓

7月3日一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资料图片
7月3日一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资料图片
7月3日一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达到摄氏17.01度。资料图片
7月3日一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达到摄氏17.01度。资料图片
7月4日全球均温达摄氏17.18度,连续两天写下全球均温最高温纪录。资料图片
7月4日全球均温达摄氏17.18度,连续两天写下全球均温最高温纪录。资料图片
7月3日,在地球表面上方1.5至2米高度测量的平均气温为摄氏17.01度。资料图片
7月3日,在地球表面上方1.5至2米高度测量的平均气温为摄氏17.01度。资料图片
在1979年至2000年间,7月初平均气温为摄氏16.2度。资料图片
在1979年至2000年间,7月初平均气温为摄氏16.2度。资料图片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条件。资料图片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条件。资料图片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都出现在2005年之后。资料图片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都出现在2005年之后。资料图片

根据隶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数据,7月3日,在地球表面上方1.5至2米高度测量的平均气温为摄氏17.01度,这数据超过去年7月24日创下的16.92度最高纪录,是自1979年有卫星监察以来最热,专家也认为,这是自19世纪末开始广泛使用工具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在1979年至2000年间,7月初平均气温为摄氏16.2度。

由于北半球开始进入夏季,7月3日的新纪录在翌日再次被打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数据指出,24小时之后,即是7月4日,全球均温达到摄氏17.18度。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都出现在2005年之后,科学家指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

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条件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4日则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的出现。这种引发全球升温的气候现象,很可能持续到2023年底。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一般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它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影响太平洋周边地区的洋流和气流,进而给各地天气带来变化,通常乾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乾旱。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有关;另也可能导致澳洲、印尼、南亚部分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出现严重乾旱。

群鱼涌岸边新闻:

将军澳群鱼乱舞末日警示? 网民冷静分析:因为呢个原因......

将军澳群鱼乱舞末日警示? 网民冷静分析:因为呢个原因......
将军澳群鱼乱舞末日警示? 网民冷静分析:因为呢个原因......

 将军澳海滨出现群鱼乱舞奇景,楼主6月11日以「d鱼跳晒上水,唔知系咪打风先兆?摄于将军澳」为题,在facebook专页「大埔 TAI PO」上载短片。

有网民形容情景为「天降异象?」,是「凶兆?」、「世界末日?」,第一反应还估计是「地震」先兆。不过大家冷静过后,指最有可能是「天气太热」,鱼儿或因缺氧而跳出水面。有人甚至搞笑地指是「哀悼扁皮鸭~~」。

将军澳海滨群鱼乱舞逐格睇 + 网民各式各样回应↓↓↓↓

楼主帖文。网上截图
楼主帖文。网上截图
网民:虽然香港附近的马尼拉海沟未曾试过地震,不过都唔可以排除哩个可能性。网上截图
网民:虽然香港附近的马尼拉海沟未曾试过地震,不过都唔可以排除哩个可能性。网上截图
将军澳海滨出现群鱼乱舞奇景。网上截图
将军澳海滨出现群鱼乱舞奇景。网上截图
网民:d水太热。网上截图
网民:d水太热。网上截图
短片左左右右拍到将军澳楼景。网上截图
短片左左右右拍到将军澳楼景。网上截图
网民:(鱼)惊都会呀。网上截图
网民:(鱼)惊都会呀。网上截图
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在岸边扬起如星星闪烁的水花。网上截图
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在岸边扬起如星星闪烁的水花。网上截图
网民:天降异象。网上截图
网民:天降异象。网上截图
一名怀疑钓客近距离见证群鱼乱舞(红圈示)奇景。网上截图
一名怀疑钓客近距离见证群鱼乱舞(红圈示)奇景。网上截图
网民:太热水缺氧。网上截图
网民:太热水缺氧。网上截图
有网民形容情景为「天降异象」。网上截图
有网民形容情景为「天降异象」。网上截图
网民:哀悼扁皮鸭~~。网上截图
网民:哀悼扁皮鸭~~。网上截图
楼主指「d鱼跳晒上水,唔知系咪打风先兆?摄于将军澳」。网上截图
楼主指「d鱼跳晒上水,唔知系咪打风先兆?摄于将军澳」。网上截图
网民:北海道6.2级地震多地感受震感。网上截图
网民:北海道6.2级地震多地感受震感。网上截图
鱼儿跳出水面(红圈示)。网上截图
鱼儿跳出水面(红圈示)。网上截图
网民:水热同缺氧。网上截图
网民:水热同缺氧。网上截图
鱼儿不时跃出水面。网上截图
鱼儿不时跃出水面。网上截图
网民:水太热,氧气减少。网上截图
网民:水太热,氧气减少。网上截图
有人正经地估计,鱼跃水面可能与「d水太热」有关。网上截图
有人正经地估计,鱼跃水面可能与「d水太热」有关。网上截图
网民:太热。网上截图
网民:太热。网上截图
快艇在离岸不远处驶过,画出一道白痕。网上截图
快艇在离岸不远处驶过,画出一道白痕。网上截图
网民:凶兆。网上截图
网民:凶兆。网上截图
另有人指「(鱼)惊都会呀」、「有船经过都会吓到」。网上截图
另有人指「(鱼)惊都会呀」、「有船经过都会吓到」。网上截图
网民:星期二我会中六合彩的先兆。网上截图
网民:星期二我会中六合彩的先兆。网上截图
网民:每年呢啲天气都系咁~见过好多次。网上截图
网民:每年呢啲天气都系咁~见过好多次。网上截图
网民:打紧风时见过系咁。网上截图
网民:打紧风时见过系咁。网上截图
鱼跃水面(红圈示)。网上截图
鱼跃水面(红圈示)。网上截图
网民:愉景湾都见过系咁。网上截图
网民:愉景湾都见过系咁。网上截图
网民:(鱼)可能缺氧。网上截图
网民:(鱼)可能缺氧。网上截图
鱼儿跃出水面,在岸边扬起水花。网上截图
鱼儿跃出水面,在岸边扬起水花。网上截图
短片就此结束。网上截图
短片就此结束。网上截图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