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汉豪:夥各部门推动优质建筑 新发展区规划引入「蓝绿元素」

2023-07-09 16:26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4个月。网志图片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4个月。网志图片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日(9日)发表新一篇网志,指希望联同各工程部门继续推动优质建筑,在规划、建筑物设计、兴建、保养维修以至翻新等阶段,推行一系列措施,如把「蓝绿元素」引入新发展区的规划及设计中,鼓励有利宜居生活的建筑设计。除了运用创新科技和迈向零碳排放,优质建筑也包括保障工友安全,局方会继续鼓励建造业数码转型,以加强安全监督,为市民建设一个更低碳、更朝气蓬勃、更美好的香港。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网志图片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网志图片
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运用BIM、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创新技术,令建筑废料减少了一半。网志图片
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运用BIM、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创新技术,令建筑废料减少了一半。网志图片
长沙湾天主教小学。网志图片
长沙湾天主教小学。网志图片
位于青衣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网志图片
位于青衣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网志图片
香港海防博物馆。网志图片
香港海防博物馆。网志图片

甯汉豪早前出席「优质建筑大奖2022」颁奖礼,见证建筑署同事夺得多个大奖,努力获得肯定,她在网志中也邀请了建筑署同事讲解多个获奖项目,包括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长沙湾天主教小学、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香港海防博物馆大型翻新工程。

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重点设施,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百怡表示,一般医院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建成,但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4个月,医院占地约3万平方米,设有6座两层高的病房大楼,共提供816张负气压病床。医院能够迅速建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MiC和MiMEP都是运用预制组件,组件先在厂房完成,然后运往工地装嵌和接驳,有效缩短施工时间,提升工地安全及改善工地环境。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在「优质建筑大奖2022」获得了「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的「优质建筑大奖」,以及「创新项目大奖」。

至于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震球表示,此项目的获奖意义重大,它是香港首个以混凝土MiC兴建的多层住宅楼宇,项目合共生产3,726个模组,建设5座16至17层的宿舍楼宇,合共提供648个单位、多用途室等。

项目亦运用了BIM、射频识别技术 (RFID)等创新技术,令建筑废料减少一半,工地用电量及用水量减少约六七成,对熟练工地人手需求亦减少约四五成。项目于2018年8月动工,至2021年3月竣工,相比传统建筑法,整个项目提前约4个月完成。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