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点】 用关爱与科技 战胜「孤独死」

2023-05-23 13:50

美孚新邨一对同样患长期病的年长父女, 日前被发现伏尸家中的不同位置。
美孚新邨一对同样患长期病的年长父女, 日前被发现伏尸家中的不同位置。

香港近日接连发生多宗独居或双老长者倒毙家中,良久才被人发现的都市悲剧。其中在沙田水泉澳邨的个案,六十九岁的事主被发现时已化成白骨,房署人员揭发事件并非出于关心,而是以为单位已丢空而决定上门收楼。另一个案发生在中产屋苑美孚新邨,一对同样有长期病患且行动不便的年长父女,被发现伏尸于家中的不同位置,未知是否有人厌世轻生,还是其中一人因故暴毙,而导致另一人因缺乏照顾致死。

有社工指出,该两宗个案实乃冰山一角,其实香港每隔几天就发生一宗独居长者因疾病或意外而在家中失救致死的个案,也有一些怀疑是因种种理由而自寻短见。由于死者大多年纪老迈兼百病缠身,其家人即使并未失联也早有心理准备,传媒和相关政府部门亦对有关个案见惯不怪,因而未有引起广泛关注。

美孚新邨一对同样患长期病的年长父女, 日前被发现伏尸家中的不同位置。
美孚新邨一对同样患长期病的年长父女, 日前被发现伏尸家中的不同位置。

有关现象在外国称为「孤独死」,最早在日本出现,其后在英国、法国等多个欧洲先进国家亦愈趋普遍。新近引起关切的是南韩,据报单在二○二一年已有三千多宗个案,即大约每日就发生十宗。这些国家的共通点是人口老化和少子化严重,离婚率上升及邻里关系疏离等,全部特徵都可在香港找到。香港近年还出现了因移民潮而衍生的「弃老潮」,令独居及双老长者问题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在十多年前已开始正视「孤独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推出了不少措施。英国政府在二○一八年设立「孤独大臣」一职,除了协助独居长者,还会关顾隐蔽青年与中年。南韩政府刚推出了「孤独死」预防计划,目标是在四年内将个案数目减少两成。

平心而论,特区政府并非不关顾长者,但过往的政策偏重医疗及院舍服务,以为将老人家送到医院或老人院就能解决问题,忽略了占大多数的居家安老长者。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用医院去处理将开支爆煲,用老人院去照顾则不够地方,而且对长者的身心健康亦未必最好。政府一方面要确立以居家为主轴的安老政策,另一面要承认香港存在严重的「孤独死」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老有所养。

具体可如何应对呢?其一是善用乐龄科技,包括全天候监察长者身体状况的系统、提醒他们定时食药和覆诊、利用视像会议与亲友及志愿工作者倾谈、透过外骨骼机械人协助上落楼梯及照顾行动不便的另一老等,并须在楼宇、街道和公交服务设计上作出调整,鼓励长者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不过,再好再新的科技都不能取代人的关爱,除了相关政府部门及服务机构人员,新设立的地区关爱队应能扮演一定角色。最少要知道区内有多少独居及双老长者,才能加强探访及提供其他服务,例如教导长者使用上述科技。还要重新推广孝顺父母、照顾长辈和关顾邻居的文化,否则政府聘用多少人手都不够。习主席强调「青年兴,则香港兴」,但同时也希望「老人家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特区官员不能厚青而薄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