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MMA」频上演 心理专家拆解原因 竟同解除「口罩令」有关?

2023-04-08 08:00

「街头MMA」频上演 心理专家拆解原因 竟同解除「口罩令」有关?
「街头MMA」频上演 心理专家拆解原因 竟同解除「口罩令」有关?

过去数年疫情肆虐,加上经济低迷,导致社会大众积聚压力无处发泄,部分人往往因琐碎事情与陌生人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不时有类似事件被途人拍摄上载网络。有心理专家接受本网专访指出,部分人对社会复常后到处挤逼的情况仍未适应,加上撤销「口罩令」导致暴躁或凶恶神情表露无遗,间接引致争执或暴力事件;另一名心理专家则认为,经济低迷引发的失业、收入减少、公司倒闭等问题,均会增加社会上的压力,呼吁有压力人士多做运动、多向身边人倾诉,尽量不要过度工作,应抽空享受生活。

香港心理衞生会执行委员黎守信表示,愤怒可由多个不同因素导致,如压力、情绪低落、精神疾病、酒精等等,而过去3年疫情肆虐,社会大众承受巨大压力,疫情导致的封关、检疫、隔离、社交距离等措施,不但令社会秩序被打乱,亦打乱了个人的工作、学习、旅游计画,自然导致心情压抑;在家工作及上课等安排亦令不少家庭被逼长期共处一室,引致关系紧张,增加心理压力。

黎守信续称,复常后,「限聚令」等措施陆续取消,市民可自由外出,社会秩序恢复,按理应属好事,但放宽限制亦有其负面影响,例如疫情期间,市民响应政府呼吁减少外出,街上变得清静,惟疫情结束后大量市民出外,街头人多车多,挤逼和嘈吵环境影响了一些人的情绪。

1月1日:一对中年夫妇乘坐九巴75K期间,与一名父亲及其儿子和媳妇因婴儿车阻路问题起口角,夫妇与父子互骂后互相推撞及挥拳施袭,随后警方接报到场,及至当月10日拘捕4人。
1月1日:一对中年夫妇乘坐九巴75K期间,与一名父亲及其儿子和媳妇因婴儿车阻路问题起口角,夫妇与父子互骂后互相推撞及挥拳施袭,随后警方接报到场,及至当月10日拘捕4人。
2月14日:当日网上流传影片,可见一名乘坐巴士期间没有戴好口罩,戴眼镜男子出言提醒,大叔感到不满,站起来反骂,两人展开激烈骂战。
2月14日:当日网上流传影片,可见一名乘坐巴士期间没有戴好口罩,戴眼镜男子出言提醒,大叔感到不满,站起来反骂,两人展开激烈骂战。
3月26日:一名赤脚、穿粉红裙的中年女子,在港铁车厢内以鞋子怒打一名黑衣男,有好心乘客上前劝交,但险被「打埋一份」。据悉,涉事女子为游客,指因手袋撞及一名男子,双方因而争执,其后男子施袭,于金钟站下车逃去无踪。
3月26日:一名赤脚、穿粉红裙的中年女子,在港铁车厢内以鞋子怒打一名黑衣男,有好心乘客上前劝交,但险被「打埋一份」。据悉,涉事女子为游客,指因手袋撞及一名男子,双方因而争执,其后男子施袭,于金钟站下车逃去无踪。
3月28日:姓刘男子乘坐69M九巴期间,疑因讲电话声浪太大,引来乘客不满,36岁壮健男乘客出言阻上不果,出手将刘按在座位上狂殴多拳,最后将其拉出车厢,双双在街头纠缠,刘其后被踢倒地,壮健男不久离开现场,但2日后被警方拘捕。
3月28日:姓刘男子乘坐69M九巴期间,疑因讲电话声浪太大,引来乘客不满,36岁壮健男乘客出言阻上不果,出手将刘按在座位上狂殴多拳,最后将其拉出车厢,双双在街头纠缠,刘其后被踢倒地,壮健男不久离开现场,但2日后被警方拘捕。
3月29日:当日网上流传短片,可见两男子疑因碰撞问题起争执,「短裤男」愤然吐口水,即遭「四眼男」掌掴,街头格斗一触即发,「四眼男」以矫健身手力压「短裤男」,在地上缠斗半分钟后被途人劝服分开。
3月29日:当日网上流传短片,可见两男子疑因碰撞问题起争执,「短裤男」愤然吐口水,即遭「四眼男」掌掴,街头格斗一触即发,「四眼男」以矫健身手力压「短裤男」,在地上缠斗半分钟后被途人劝服分开。
香港心理衞生会执行委员黎守信表示,「口罩令」的解除,亦有可能与斗殴事件增加有关。 资料图片
香港心理衞生会执行委员黎守信表示,「口罩令」的解除,亦有可能与斗殴事件增加有关。 资料图片
香港注册精神科医生何美怡表示,疫情是否令普罗大众精神状况转差,需等待各地研究结果出炉才能评论。 资料图片
香港注册精神科医生何美怡表示,疫情是否令普罗大众精神状况转差,需等待各地研究结果出炉才能评论。 资料图片

学生和家长也是另一个受复常影响压力增加的群体。黎守信指出,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多时,并且长期綫上教学,不少学生均因爲教学模式转变导致学业退步,及至返校上课后,学生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读书压力大增,紧张子女学习情况的家长也受到影响,「整体而言,唔同阶层嘅人都需要去适应返复常呢个情况。」

「口罩令」的解除,亦有可能与斗殴事件增加有关。黎守信分析,口罩有隐藏情绪和表情的作用,佩戴口罩时,愤怒和不太友善的表情会被遮盖,但除罩后,暴躁或凶恶的神情表露无遗,间接引致争执或暴力事件。

香港注册精神科医生何美怡表示,暴力倾向与精神病并无直接关系,精神病患大部分没有暴力倾向,有暴力倾向的人大部分没有精神病。暴力倾向的成因多样,包括环境、个人性格等等。

何美怡指出,疫情确实导致部分强逼症病人的病情变得严重,但疫情是否令普罗大众精神状况转差,或令精神病人增加,则需要等待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出炉,才能加以评论。她又指,经济低迷普遍导致社会氛围压抑,失业、收入减少、公司倒闭等问题亦会增加社会大众的压力。面对压力,何美怡呼吁多做运动,多向身边的人倾诉,切忌独自苦撑,同时不要过度工作,因为此举也会导致压力增加,应注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抽空享受生活。

记者黎可晴

---

《星岛申诉王》于3月1日隆重登场,节目为民请命抱不平、追踪城中热话,亦会搜罗温情小故事。你申诉,我跟进,搵91999933,《星岛申诉王》随时候命!
立即报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独家报料一旦被采用及报导,将获得乙份奖品。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