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团队破解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 发现7新致敏原或有助治疗过敏者

2023-02-24 00:01

中文大学早前于国际科学期刊《过敏症》发表文章,揭露全球最全面的「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谢宗英摄
中文大学早前于国际科学期刊《过敏症》发表文章,揭露全球最全面的「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谢宗英摄

全港估计有近22.6万名市民正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劏房,极易滋生曱甴。中文大学早前于国际科学期刊《过敏症》发表文章,揭露全球最全面的「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发现曱甴占致敏率45%,是仅次于尘蟎的最常见致敏原,所到之处即可留下致敏痕迹,更在14岁以下儿童中高度流行。中大亦揭示曱甴为新型致敏原,并识别出7种新型致敏原。有医生通过个案分享表示,曱甴过敏可通过不同方式出现,如气道与食物反应,而曱甴、蟎虫和贝类之间存在亦交叉反应的致敏原。中大期望透过此研究,有助日后开发并推广精准的免疫(脱敏)治疗。

本港现时有过半人口饱受过敏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瘆的影响,在14岁以下的儿童中更是高度流行。而在本地过敏患者中发现,曱甴占致敏率 45%,是仅次于尘蟎的最常见致敏原因。潮湿炎热的气候容易促进曱甴繁殖,亦令惠上哮喘及哮喘病发的风险更高。居住在通菜街的劏房户陈女士表示为了省钱,自己会在家煮饭,而房间不足100尺,吃饭唯有坐在牀上。她説对于所居住的劏房,曱甴是「常客」,自己已尽力保持屋内整洁,但很难根除。同时她称屋内堆满和丈夫的生活物品,「咁多嘢根本都无位摆,佢要爬入都无法。最好的解决方法咪让我上楼罗。」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教授梁廷勋表示,基于对曱甴致敏原的完整图谱认识不足,目前很难找出免疫主导性的甲甴致敏原,令相关诊断和治疗发展缓慢,若有更全面的致敏原资料,便可实践成分从而精准诊断。梁廷勋分享曱甴过敏的儿童病例,一名无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病史的十岁男童曾三次食用虾或蟹后,一小时内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持续数日后才消退,但无气道阻塞反应。经过皮肤点刺测试后发现对于屋尘螨、粉尘螨、甲甴(混合)的阳性反应分别为7毫米、5毫米和9毫米,后经口服抗组胺药和外用类固醇数月后康复。梁廷勋指,现时治瘵曱甴过敏的关键仍是减少接触。

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系教授徐国荣团队专注研究美国曱甴,因为与其他常见致敏曱由如德国曱甴相比,美国曱甴拥有最大的基因组。博士后研究员熊庆指,由于缺乏高质素基因组,科学界在过去 20年只鉴定出有限的曱甴致敏原。而本次研究中一共集合了美国曱甴25 条染色体的高质素基因组,并成功在现有13 种致敏原外确定了7种新型致敏原。徐国荣表示,湿热及脏乱的卫生情况均可造成曱甴大量出现和繁殖,市民应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减少曱甴的出没尤其避免其进入睡房、厨房,若出现曱甴可用消毒水彻底清洗所经之处,做好消毒和防护。

记者:谢宗英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