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拆招牌 获霓虹交滙完整收藏保育

2023-02-18 15:28

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拆招牌 获霓虹交滙完整收藏保育
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拆招牌 获霓虹交滙完整收藏保育

曾获香港四大才子光顾、首创港式豉油西餐的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其中位于尖沙嘴老店旁悬挂逾40年的霓虹招牌,早前悄然无息拆走,去向未明,至今日(18日)保育组织「霓虹交滙」在社交平台发帖,确认已协助处理有关招牌,并收入元朗仓库内,有待日后有机会重现光芒。

太平馆餐厅成立于1860年 尖沙嘴分店霓虹招牌屹立逾40年

相关报道:霓虹拯救队保育半世纪「香港制造」招牌 游说老店东「交牌」拉锯逾年

位于尖沙嘴加连威老道的太平馆餐厅,81年起便在街上悬挂霓虹招牌,在半空发亮逾40载。(霓虹交滙FB)
位于尖沙嘴加连威老道的太平馆餐厅,81年起便在街上悬挂霓虹招牌,在半空发亮逾40载。(霓虹交滙FB)
保留旧字「太平馆飡厅」的霓虹招牌目前在元朗仓库妥为收藏。(霓虹交滙FB)
保留旧字「太平馆飡厅」的霓虹招牌目前在元朗仓库妥为收藏。(霓虹交滙FB)
据介绍,招牌提字由岭南派名宿、已故学者陈荆鸿题字。(霓虹交滙FB)
据介绍,招牌提字由岭南派名宿、已故学者陈荆鸿题字。(霓虹交滙FB)
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的招牌大约于二月初因应屋宇署「小型工程监管制度」而须拆除。(霓虹交滙FB)
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的招牌大约于二月初因应屋宇署「小型工程监管制度」而须拆除。(霓虹交滙FB)
位于油麻地茂林街的太平馆餐厅,两边街道仍然挂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经不觉已超越半个世纪。(尹敬堂摄)
位于油麻地茂林街的太平馆餐厅,两边街道仍然挂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经不觉已超越半个世纪。(尹敬堂摄)
位于油麻地茂林街的太平馆餐厅,两边街道挂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经不觉已超越半个世纪。(尹敬堂摄)
位于油麻地茂林街的太平馆餐厅,两边街道挂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经不觉已超越半个世纪。(尹敬堂摄)
太平馆餐厅曾有不少名流人士光顾,图为已故玄学家兼食评人、莫文蔚父亲莫天赐与妻子一同用餐。(资料图片)
太平馆餐厅曾有不少名流人士光顾,图为已故玄学家兼食评人、莫文蔚父亲莫天赐与妻子一同用餐。(资料图片)
陈颖妍亦曾经在太平馆餐厅用膳。(资料图片)
陈颖妍亦曾经在太平馆餐厅用膳。(资料图片)

霓虹交滙在帖文交代,早于去年4月接触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并于同年10月开始商讨保育事宜,其后获餐厅第五代传人徐锡安先生及从事霓虹灯工程的公司支持,成功将招牌完整保留下来,目前已放在元朗仓库内妥为保存。

无独有偶,招牌早前拆卸当日,徐锡安忆述81年招牌竖立时,他还是一名高中生,而招牌被移除时,身为高中生的儿子则在场记录这个别具意义的一刻,彷佛寓意着百年老店的世代交替。

尖沙嘴加连威老道「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资料图片)
尖沙嘴加连威老道「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资料图片)
中环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长长的木楼梯,配以金黄色的吊灯和旧照挂画,很有七十年代怀旧感觉。(资料图片)
中环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长长的木楼梯,配以金黄色的吊灯和旧照挂画,很有七十年代怀旧感觉。(资料图片)
中环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长长的木楼梯,配以金黄色的吊灯和旧照挂画,很有七十年代怀旧感觉。(资料图片)
中环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长长的木楼梯,配以金黄色的吊灯和旧照挂画,很有七十年代怀旧感觉。(资料图片)
中环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长长的木楼梯,配以金黄色的吊灯和旧照挂画,很有七十年代怀旧感觉。(资料图片)
中环太平馆餐厅、室内装修、摆设。长长的木楼梯,配以金黄色的吊灯和旧照挂画,很有七十年代怀旧感觉。(资料图片)
太平馆餐厅现时由第五代传人徐锡安打理。(资料图片)
太平馆餐厅现时由第五代传人徐锡安打理。(资料图片)
餐厅其中一个突出菜式为甜品疏乎厘。(资料图片)
餐厅其中一个突出菜式为甜品疏乎厘。(资料图片)
餐厅主打港式怀旧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鸡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餐厅主打港式怀旧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鸡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餐厅主打港式怀旧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鸡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餐厅主打港式怀旧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鸡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太平馆餐厅1976年先于尖沙嘴柯士甸道开分店,其后1981年再于加连威老道开设分店。(郭斯恒提供)
太平馆餐厅1976年先于尖沙嘴柯士甸道开分店,其后1981年再于加连威老道开设分店。(郭斯恒提供)
太平馆餐厅1976年先于尖沙嘴柯士甸道开分店,其后1981年再于加连威老道开设分店。(郭斯恒提供)
太平馆餐厅1976年先于尖沙嘴柯士甸道开分店,其后1981年再于加连威老道开设分店。(郭斯恒提供)
首家太平馆餐厅于1860年在广州开业,其后在于其他地点开分店,图为1927在广州永汉路开设的分店。(维基百科)
首家太平馆餐厅于1860年在广州开业,其后在于其他地点开分店,图为1927在广州永汉路开设的分店。(维基百科)

相关报道:霓虹熄了|太平馆餐厅尖沙嘴分店招牌黯然落幕 另一老店招牌结局未料

组织又引述这个「薯条形」霓虹招牌出处,当年由南华光管公司设计,太平馆提供意见,如蓝底红字抢眼的用色。书法字由岭南派名宿、诗文书画俱佳的已故学者陈荆鸿题字「太平馆飡厅」,自1981年竖立,但太平馆秉承传统,仍保留装饰风艺术(art deco)风格,以独特线条勾勒招牌外型,加上光管铁器等师傅的功夫,令招牌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社会意义的艺术品。

太平馆餐厅成立于1860年,由徐氏家族在广州太平沙开设首间华人经营的西餐馆,其后于五十年代在香港开设分店,经过旧楼拆卸、重建、搬迁,现时已转由第五代传人经营,先后在油麻地、中环、尖沙咀、铜锣湾等地点开设分店,主打豉油港式西餐如瑞士汁炒牛河、瑞士汁鸡翼及甜品梳乎厘,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倪匡、黄沾及蔡澜均曾在太平馆留下身影,亦有不少名人作家如也斯、亦舒、小思、李碧华、陈冠中、王迪诗亦曾光顾,一度成为文人雅士的聚脚地。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