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校本性教育如无舵之舟 业界冀教局牵头订课程框架

2022-12-27 08:57

有关注组织指,不少学校犹如无舵之舟,既缺乏性教育方向,也没有完善的课程规划。
有关注组织指,不少学校犹如无舵之舟,既缺乏性教育方向,也没有完善的课程规划。

全面及适当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早前平等机会委员会研究发现,由校本主导的性教育普遍不足,接近一半受访中学表示,一个学年只能编配五小时或以下的性教育课时。有定期到校提供性教育支援服务的机构指,不少学校犹如无舵之舟,既缺乏性教育方向,也没有完善的课程规划,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欠连贯性;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良好的性教育不一定要独立成科,而是希望教育局牵头,重新制定课程框架。有前线教师则建议,举行全港性的性教育交流会,向做得好的学校「借镜」,建立良好的性教育生态。

香港推行性教育可追溯至一九七一年,政府向全港学校发出备忘录,在标准科目中加入性教育课题,并就可教授的内容提供建议清单,及后亦发出多份指引推展校园性教育;惟现时相关的《学校性教育指引》已经从教育局网站下架,局方亦先后发表《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及《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把性教育课程分散在不同科目之中。

相关情况请点击组图浏览:

现时既有教材被批评保守。
现时既有教材被批评保守。
平等机会委员会研究发现,香港性教育课时普遍不足。
平等机会委员会研究发现,香港性教育课时普遍不足。
有前线教师建议当局多办性教师交流会。
有前线教师建议当局多办性教师交流会。
有前线教师建议,教育局多举办跨校或全港性教师交流会。
有前线教师建议,教育局多举办跨校或全港性教师交流会。
有关注组织指,不少学校犹如无舵之舟,既缺乏性教育方向,也没有完善的课程规划。
有关注组织指,不少学校犹如无舵之舟,既缺乏性教育方向,也没有完善的课程规划。

教局架构欠清晰教学目标

香港性文化学会事工总监郑安然指,在青春期向学生作出性教育不可或缺,「『性』不止是性行为,而是整个人的本性、性情,以及将来建立家庭的观念和自我形象等等;特别在青春期如何看待身体改变,是否接纳变声、月经,年轻人在青春期都十分需要指导。」MWYO青年办公室研究员陈宇谦亦举例指,葡萄牙有研究发现,接受过性教育的青年较大机会在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会使用安全套或避孕药,亦自认为有较足够的知识和沟通能力拒绝进行不安全性行为的要求,可见性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早前平等机会委员会发表《本港中学实施全面性教育研究报告》,问及逾二百所中学有关性教育安排,当中八成指课程太紧凑,没有时间推行性教育。陈宇谦认为,教育局提供的两份架构欠缺清晰的教学目标,没有列明各个学习阶段涵盖的性教育课题,也没有指导如何在各科目内渗透性知识,「老师自己选择教材,各个年级的课题也是随机,欠缺连贯性。」

郑安然补充,近十年智能电话普及,或多或少改变了性教育的生态,「虽然年轻一代思想更开放,接纳别人有婚前性行为的比率提升,但有性经验和交往的中学生人数都减少了。」陈宇谦续指,其机构曾向十二所中学的学生派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成半高中生接受裸聊,也有四分一高中男生觉得,即使对方不愿意也要强逼满足其性需要,反映性教育课程要定期修订,与时并进。

智能电话普及 改变性教育生态

提供全面性教育的机构糖不甩,其总监蔡薳萦也说,以往普遍认为网上交友是成年人的陷阱,但现时已逐步渗入校园。她不讳言,香港性教育只强调学生提防受骗,却没有让同学了解事情本质;相反外国教材会了解学生的认知,例如对网上交友平台的印象和了解,再从中教授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年轻人不太接受说教,学校常要学生批判性思考,便应该培养学生应对不同情况的能力。」

应让学生思考何时可说「好」

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陈洁华博士认同,教学方法不能只局限于讲座分享,也要审慎思考讨论的议题,「有些学校只教学生说『不』,播放性器官溃烂、性病和堕胎等画面吓阻学生,其实反过来也应该让学生思考,何时可以说『好』。」她指,学生不接受保守的教学方式,自行上网查找相关资讯,一旦吸收错误性知识,只会本末倒置。陈宇谦补充指,不少学校每年均使用内容相若的简报,只针对生理知识,忽略了其他性教育课题,「内容并非不实用,但学生觉得沉闷。」

与此同时,平机会研究指出,大多学校不触及性别平等、影像性暴力和性方面的知情同意等课题,更有学校避嫌讨论同性恋议题,不容许向学生讲解尊重不同性取向。有教师更指,学校管理层不认同向学生讲解安全性行为与避孕方法。陈宇谦不讳言,「有时同学比大人走得更前。」他解释,有同学希望了解何谓性小众,「社会有现象,同学已准备接收讯息,但家长和老师反而对题目感到尴尬。」

倡多办跨校或全港教师交流会

蔡薳萦亦举例,举办工作坊前曾与学校谈论,希望向学生介绍安全套以外的避孕方法,却有老师反问「为何要教学生连大人都不清楚的知识」,「感觉有些老师的谬误比学生还要多,所以我们才倾向全面的性教育,教育学生之馀,向教师、社工和家长灌输正确知识。」她相信,大家都想教育好下一代,「我们儿时没有恰当的性教育课程,不代表时下年轻人要重蹈覆辙,希望能感染老师踏出多一步。」

香港教育工作者工会主席黄建豪指,现时校本主导没有规定课时,取舍过后必定有学校把与公开试无关的性教育课堂删减。对于有机构认为老师和家长对性教育更为「脱节」,黄建豪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学校普遍设有辅导组和德育及公民教育组,相信该些组别的教师会更熟知校内同学的情况。他指,全校师生也有责任学习性知识,建议教育局多举办跨校或全港性教师交流会,邀请实践进度理想的学校分享,以建立良好的性教育生态。

性教育欠课程预算 学界盼政府助推广

现时性教育没有独立成科,有专家指出,不少学校在资源分配上严重不均,忽略了性教育的课程预算,希望政府能协助推广。

糖不甩总监蔡薳萦指,现时不少学校没有推行性教育的教学预算,望政府能多加推动。她举例,曾听闻有些学校每年只预留约五百元处理全校逾千名学生的性教育,「性教育跟生涯规划、STEM教育等一样,相信政府若要求学校投放更多资源,校方马上会有正面回应。」MWYO青年办公室研究员陈宇谦分享,曾收到学校邀请到校举办工作坊,校方却查询能否「免费」,「老师指学校完全没有性教育经费。」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善用「优质教育基金」,向学校提供性教育的资助。

记者:仇凯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