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严峻有医院逾8成急诊医生中招 接诊量达平时5倍

2022-12-26 16:23

上海有医院急诊医生感染超八成,接诊量却达平时5倍,濒临崩溃。
上海有医院急诊医生感染超八成,接诊量却达平时5倍,濒临崩溃。

内媒报道,1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发热门诊量一日的接诊量为867人次,急诊科更高达1351人次。其中,救护车送至急诊的患者有114位,这个数字是平时的5倍。与此同时,仁济东院急诊科原本31位医生,只剩4人尚未感染,护士的感染比例超过60%。12月21日起,上海市卫健委宣布进入医院不再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这意味著,急诊将承接发热门诊的部分压力。

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到,三级医院要守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可以预见的是,走过发热门诊、急诊两个阶段后,危重症救治将是疫情波峰的最后一个阶段。

仁济医院门口,救护车往来频繁。
仁济医院门口,救护车往来频繁。

事实上,文件正式落地之前,为了保证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仁济东院对核酸检测的要求已经进行了人性化的调整。「不管阴性阳性,只要是有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救人是第一位的。」

这几天,仁济东院一日之内最多收治了10位新冠危重合并症患者,10个人里有3个需要插管。感染楼病房的医护人手也开始告急。感染楼不仅要承接发热门诊、急诊送来的病人,还需要接受其他病区里的阳性患者。

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已不再使用。患者可迅速就诊。
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已不再使用。患者可迅速就诊。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剑飞直言感到压力,「有点4月份那时候的苗头」。熊剑飞负责统管急诊抢救大厅的工作。今年4月的那场疫情中,仁济东院是浦东唯一一家没有停诊的三甲医院急诊,承载了当时几乎所有浦东地区120转运来的急救任务。

早上7点,他到达医院,7点20分换好防护进入急诊大厅,开启一整天「打仗般」的工作。

抢救大厅。
抢救大厅。

首先要关注的是交班情况。8点是夜班的下班时间。目前每日夜间,有100多位病人躺在仁济东院的急诊大厅,值班医生需逐个交代清楚这些患者的病情。8点半不到,熊剑飞和另外几位主班医生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查房,随后在诊室里接诊。与此同时,他还需要随时关注整个抢救大厅的各项事务。

与熊剑飞办公室一墙之隔的抢救大厅里,每个班次有两名急诊医生接诊救护车。早班8点开始,但通常,7点半医生就会在护士站待命,负责接待所有救护车送来的重症病患。

急诊抢救大厅的护士站。
急诊抢救大厅的护士站。

在急诊室医护们看来,除了程度相当的忙碌,和今年4月相比,有两个情况与当时明显不同:一是患者入院不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二是医护感染增多,减员情况严重。

这两重因素让急诊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