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补选・拆局︱黄梓谦三战皆北 工联会四日两败 选委拒撑因一个「缘」字

2022-12-18 18:11

立法会补选结果出炉,黄梓谦未能当选。
立法会补选结果出炉,黄梓谦未能当选。

立法会选委界补选结果出炉,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民建联中医师陈永光、新民党中委何敬康、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4人成功当选,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黄梓谦、工联会李广宇落败。其中黄梓谦去年曾参选选委界,但排第42落败,历来3次参选立法会,全告败阵;李广宇则在去年参选劳工界但未能当选,这亦是工联会副会长谢爱红上周四输掉人大选举后,工联会再吃一次败仗。

是次选举采用全票制,即每名选委必须投选4名候选人,不多也不少,否则选票无效,因此选委投票意向的重点未必是选委「选」哪些人,而是他们「不想选」而筛走哪些人。笔者与多名不同背景的选委了解,发现上述二人落选核心原因各有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关键都在一个「缘」字,败选都是意料之内。

立法会选委界补选。(梁文辉摄)
立法会选委界补选。(梁文辉摄)
立法会选委界补选。(梁文辉摄)
立法会选委界补选。(梁文辉摄)
何敬康(中)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何敬康(中)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民建联陈永光(左五)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民建联陈永光(左五)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尚海龙(中左)、黄锦辉(中右)都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尚海龙(中左)、黄锦辉(中右)都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黄锦辉(中)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黄锦辉(中)成功当选。(梁文辉摄)

黄梓谦得票率比去年更低

黄梓谦上月接受传媒访问期间,曾自嘲「落选经验丰富」,这亦非夸大之词:2016年立法会选举,黄梓谦以「民主思路」牌头参加港岛地区直选,仅得10,028票未能当选,当然在当时的选举制度和政治气氛下,以温和路线胜选确实太难;到去年新选制度下的立法会选举,黄梓谦在51名选委界候选人之中排名42,再次与立法会议席擦身而过。换言之,今次是黄梓谦第三次落选。

由于2016年选举制度、选民构成难以与今日比较,因此只比较去年和今年两次选举:去年的立法会选举,黄梓谦在1,426名投票的选委中获得956票,得票率约67.04%,比最末席当选者林智远少14票;今次补选,黄梓谦在1,307名投票的选委中获得791票,得票率约60.52%,比最末席当选者尚海龙少21票。是次得票率比起去年,再减少了6.52个百分点(不幸地,他亦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如此比较的候选人,因为是新选制下第一位参选过两次选委界的人)。

黄梓谦因确诊新冠,未有现身点票中心。梁文辉摄
黄梓谦因确诊新冠,未有现身点票中心。梁文辉摄

死因一:「人缘」不足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笔者向多名选委了解,多人不约而同表达一个观点:黄梓谦在人缘上有不足,部份人形容他是「世界仔」,或「机会主义者」居多,未参选已先扣一分。

部份选委亦对其选举宣传方式有微言,有3名选委向笔者反映,去年立法会选举中,黄梓谦拉票的方式过于「进取」,例如「催票」电话和讯息太多,而其得到全国政协常委胡定旭、全国人大代表谭志源两个「星级提名」后,又相对高调地向外界自认「得到许多支持」。有选委表示:「这种方式玩直选可能有点作用,但1400多名选委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见惯世面,这种做法其实是有少许反效果。」

有选委指,观察到今次补选黄梓谦有吸收去年经验,尝试以「谦卑、沉稳」的姿态示人,但距离去年选举,只不过是很短时间:「一年前不投你,一年后再来一次,都不会觉得你会有好大转变。」

黄梓谦是次补选中,政纲主打文化发展。(黄梓谦fb专页图片)

死因二:政纲亮点欠奉 「可替代性」高

作为政治人物,要在芸芸众多人物之中脱颖而出,总需要有一、两个强项。黄梓谦在补选主打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香港的定位之一,看似「大路」,然而这正是问题所在:政纲亮点不够,用一个英语字词概括就是「replaceable」(可被取代的)。

有选委不讳言,打开黄梓谦的政纲,如果不看名字,套落其他政治人物中也完全没有违和感,因为「人人都识写」:「在立法会内谈文化体育政策的,已有马逢国、霍启刚、郑泳舜,或者黄元山和吴杰庄都有一定的联系或是研究,未必轮到你。」既然大家想不出黄梓谦的特定强项,文化议题又太热门,政纲中又没有特别的亮点吸引选委,那么中医师、大学教授、创科公司老板,这些本身在自身专业内就有特定专长的候选人,自然更吸引。

黄梓谦:继续在不同岗位服务

黄梓谦晚上在Facebook开腔,感谢选委投票、恭贺当选人,相信他们一定会为议会带来新气象。他称参选至今,一直以运动员「超越自我、力求进步」的精神鞭策自己,未来会继续在不同岗位服务社会,与各界携手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积极跟进保护儿童的工作。

工联会李广宇(左二)未能当选。(李广宇fb图片)

工联会的先天不足:与商界票「绝缘」

相对之下,工联会李广宇的落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始终工联会作为传统左派政团,在社会上的定位单一,就是亲基层、撑劳工权益,这并非什么过错,但落到一千四百多人的选委会中,票源的多样性更加重要。结合上周四工联会副会长谢爱红于人大选举中落败(人大选举会议组成与选委会几近相同),确实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有现任选委界议员向笔者分析,在新选举制度下,选委会加入许多「新兴势力」,如同乡社团、中资机构、全国性团体等等,这些团体的领导层都有或多或少的商界背景,对工会自然未必有好感,「其中一个参考例子,可以看看近期立法会职安修例,工联会和商界议员『撑得好行,嗌晒大交』」,认为商界拒绝过票,是希望一挫工联会锐气。

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在选后见传媒时表示,要检视选委结构能否反映劳工界声音,「劳工的声音是否因此而受到压抑」。此话已说得相当直白,工联会的定位、选委的组成,与选举的结果有直接关系。

无「祝福名单」  工联无优势

有选委补充,由于新选举制度下,选委界再无「祝福名单」,能入闸的都是爱国者人士,谁人胜出皆可接受,所以入闸后就是「自由搏击」,即使工联会作为「嫡系」爱国团体,亦不一定稳操胜券。如果是像吴秋北这类在爱国爱港阵营有江湖地位、知名度高的人士,成功当选当然无难度,但李广宇、谢爱红这类知名度稍次、定位单一者,只靠工联会牌头突围,殊非易事。

撰文:林剑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