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指与内地仍有可能通关 采逐步策略争取

2022-12-10 17:58

李家超(中)指本港与内地仍有可能通关。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中)指本港与内地仍有可能通关。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香港新闻博览馆于今天(10日)举行5周年庆祝活动及「说好香港故事」座谈会。特首李家超在会上表示,对于争取与内地通关,自己的策略是「逐步逐步开」,而对于与内地通关,他则形容「有现实上的可能性」。

李家超表示,目前老人家仍是香港社会在疫情中最薄弱的一环,并且医疗体系都十分重要,医院两成的病床要为新冠患者服务,曾排队预约手术的市民从原本两年的时间拖到三年,医院的也存在人手紧张的问题。因此,他认为于2023年与内地通关具有「现实可能性」。

新闻博览馆过去半年举行3次主题展览。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新闻博览馆过去半年举行3次主题展览。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指业界应该努力保障新闻领域不被「坏分子」污染。香港新闻资料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指业界应该努力保障新闻领域不被「坏分子」污染。香港新闻资料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在博览馆参观。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在博览馆参观。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陈祖泽指博览馆过去半年参观人数回稳。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陈祖泽指博览馆过去半年参观人数回稳。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在博览馆参观。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李家超在博览馆参观。香港新闻博览馆facebook图片

李称,虽然疫情期间香港的经济确实面临一定挑战,香港作为一个较小的经济体容易受到全球通货膨胀、供应链影响、资金收紧,较容易受到外围的影响。但是他表示,香港仍是有「好故事」的,首先就是内地最新出台的「新十条」政策。在「新十条」政策出台后,他表示自己立刻与深圳和广东省的领就实现两地通关做商谈。他认为,虽然目前政策刚刚出台不久,之后的决策要按照情况变化做出改变,但他认为仍是有些小目标可以一步一步争取。比如增加健康驿站的每日过关名额及改善跨境货运,减少对出口转口的影响等。

李指,第二个「香港好故事」是香港正在紧锣密鼓打造四个新兴中心。他表示自己十分重视香港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强调创科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李称,香港正在构建完整的生态链,并表示《施政报告》中十分清楚的提出会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资助不少于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并会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化、商品化过程,与之前不同,他强调,此次是「做到野先可以攞晒啲钱」。 

李家超强调,自己对于香港在明年的发展是「充满信心」,他表示自己曾于泰国曼谷29届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有不少领导人、商界人士对香港的情况充满兴趣,甚至有人之后专登飞来香港洽谈有关投资的事宜。而对于防疫政策放松后外游的港人数量多过来港游客数量的情况,他依旧保持乐观,「香港人一项出去返来又消费,呢个真系香港人嘅生活模式」,香港的生命力还在那里,因此他十分有信心,只要捱过今年,随著本地防疫政策逐步放宽,香港一定好。 

谈起新闻自由,李表示,新闻自由不仅需要政府保证,更需要业界努力。他提到,新闻业界中,有人利用新闻作为工具图谋私人利益及目的。他强调,业界应该努力保障新闻领域不被「坏分子」污染,提高新闻质素,以此分哪些是优质新闻。李提到,香港的新闻自由及人权受到基本法、《国际公民及政治权利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的保护,并且香港的法庭亦会保障这些基本权利,并且香港有别于其他国际社会的一点在于,香港允许海外法官参与判决。因此他表示自己对于香港司法感到十分自信。 

香港新闻博览馆主席陈祖泽在开幕词中表示,过去一年中,香港新闻博览馆受到疫情影响,头4个月为能够开放,随著疫情放缓,这半年来的参观人数已经持续稳定商社功能,虽然与开馆早起的水平仍有一段距离。他指出,香港新闻博览馆在过去一年中举办了3个主题展览,分别为:「香港传媒二十五年」,回顾香港传媒过去25年的变化,让公众了解传媒业的发展,展览香港新闻专业现在面对的冲击和挑战;「电掣背后的故事」,现实香港能源供应的概况以及各界争取洁净能源做出的努力;以及「我们的女勇士」,讲述在三年疫情期间外佣的家庭情况,推动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 

陈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头更新展览吸引更多市民,加强同教育界的合作,推出更多为学生、家长、老师设计的活动和课程,加强社会对新闻专业的认识,提高公众整体的传媒资讯素养。 

记者:解青羽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