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精神病患个案持续上升 团结香港基金:以社区为本分层护理方案应对

2022-12-09 21:37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以社区为本分层护理方案,应对本港精神病患个案持续上升问题。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以社区为本分层护理方案,应对本港精神病患个案持续上升问题。

团结香港基金(基金会)今日(9日)发表题为《跨界合作 提升全民精神健康》的医疗政策研究报告,指鉴于香港一般精神病,如抑郁症及焦虑症等发病率持续上升,基金会倡议加强拓宽精神健康支援渠道应对,包括将护理模式由以专科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社区为本的「分层护理」方案。香港大学包玉星基金教授(精神医学)陈友凯表示,要优化精神健康服务,须调动医院以外的资源,但建议应因时制宜,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考虑,以改善本地市民身心福祉。

本港精神健康服务提供者主要为精神科医生及临床心理学家,然而过份依赖专科服务,以及因为人手短缺的情况,会延误市民获取专业照护和支持。研究报告建议,精神健康医疗体系须强化社区介入的服务,以回应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需求,因此配合政府提出的精神健康政策方向,研究如何提升精神健康服务的便利程度,并探索发展「分层护理」的潜力。

而构思中的理想精神健康分层护理架构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自助治疗及积极监察,由所有精神健康专业人员(特别是普通科/家庭医学医生)提供;第二层为低强度治疗,由心理健康主任/职业治疗师提供;第三层为高强度治疗,由辅导员及已受训的社工提供;第四层为专科精神健康服务,由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提供。

基金会访问了精神健康界别中 ,涵盖政策制定者、学者、医疗和社福团体等70多位主要持份者,并对社区服务提供者进行了两次针对式问卷调查。在受访持分者中,约八成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认为须重新评估这些中心于社区层面提供精神健康支援的角色;六成地区康健中心/康健站则认同提供心理支援服务该纳入为他们职责的一部份,同时亦可考虑进一步加强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和地区康健中心之间的沟通渠道。

基金会提倡在医院及专科以外的层面重新评估社区资源,如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地区康健中心、已接受相关培训的辅导员、社工及家庭医生,并加以善用以提供非专科护理服务。基金会亦呼吁政府以不同途径加强跨界别服务提供者的沟通及协调。此外,基金会建议政府委任一个兼具评估、制订和执行政策能力的官方小组,并制订可衡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定期收集数据、检讨现有计划的效用、制订及更新政策和措施。

陈友凯表示,报告就医护人手短缺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更探讨专科护理层面以外如何优化精神健康服务。他指出,要优化精神健康服务亦须调动医院以外的资源,但建议应因时制宜,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考虑,以改善本地市民身心福祉。

行政会议成员及基督教灵实协会行政总裁林正财表示,以往没有太多医社合作平台,因此也并非每个区地区康健中心未来都要提供一样的医疗服务,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声音提出,因为基层医疗非常需要跨局的合作。

对于医护界缺乏人手的问题,林正财则以照顾员为例表示,并非缺乏护士就只专注在招揽护士人手,而是要跳出框架,检讨职系是否有晋升阶梯,他指出,很多照顾员需要做的事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可考虑其是否能够有上升的空间。

记者 吴慧慈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