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雷生春尽量保留原有特色 黄伟纶:平衡保育发展不容易

2022-06-12 12:08

雷生春。网志图片
雷生春。网志图片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发表新一篇网志,介绍发展局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活化项目雷生春的历史意义和建筑特色。

雷生春位于荔枝角道与塘尾道交界一幅三角形用地,在上月正式列为法定古迹。雷生春是少数自1930年代留存至今的特色唐楼,设计中西合璧。建筑物亦有精巧的设计元素,例如栏杆有瓮形装饰,柱顶也点缀简单的线条,而地面的水泥阶砖是用模具压制出来。黄伟纶表示,雷生春不仅见证雷亮家族在香港的早期历史,更记录深水埗区过去民众的生活、经济活动和香港当年的建筑风格。

政府在2008年将雷生春纳入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浸大成功获选,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雷生春堂在2012年正式投入服务。浸大物业处处长方雪原表示,在活化雷生春过程中,团队按照最少干预的原则进行,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特色,只作适量改装加建,以应付营运需求及符合建筑及消防条例的要求。团队进行修复和加固工程,以反光度最低的清玻璃围封游廊,尽量保留建筑物的外貌,又能遮风挡雨,让室内可加装空调,同时让行人欣赏到建筑物内的情况,可说是一大挑战。

其他活化工程还包括在建筑物背立面外廊旁边加建钢造楼梯作走火通道、方便长者及轮椅人士出入的升降机、可供残疾人士使用的洗手间,以及把太阳能热水器、消防水缸及空调系统隐藏在天台等。在活化过程中,雷生春原有的特色及构件均得以保留,例如地下的雷生春木牌匾、商店橱窗连遮板、正门上饰有雷生春商标的玻璃嵌板、水磨石外墙、建筑物顶部的大型灰塑等。

浸大物业处处长方雪原。网志图片
浸大物业处处长方雪原。网志图片
雷生春活化前的游廊(上图)与活化后的游廊(下图)。网志图片
雷生春活化前的游廊(上图)与活化后的游廊(下图)。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浸大于2012年把雷生春活化为中医药保健中心,一直营运至今。浸大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卞兆祥表示,中心地下设有凉茶铺,正是回应雷生春以往的特色;楼上既提供中医门诊服务、让学生跟老师实习,亦设有关于雷生春的展览。第五波疫情亦提升市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希望继续运用这个别具历史价值的地方,把中医药发扬光大,令市民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

浸大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卞兆祥。网志图片
浸大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卞兆祥。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网志图片

黄伟纶指,至今到雷生春就诊的人数已超过21万人次,访客也超过52万人次,反映这个活化项目非常受市民欢迎。他又指,香港寸金尺土,要平衡保育和发展并不容易,社会也有一些意见,但会继续努力,希望集合众人智慧,探讨如何适当地挑选、保护、保存和活化香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