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伴母走出情绪阴霾 陈凯儿告别孤独悲歌

2022-05-30 07:14

陈凯儿求学时期独力照顾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深明年轻照顾者的难处。
陈凯儿求学时期独力照顾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深明年轻照顾者的难处。

中三的时候,有人无忧无虑,肆意享受青春;有人苦恼选科,为投考大学做准备;有人步入反叛期,没来由厌恶世事……但对陈凯儿而言,那年是她人生的转捩点。少女独力照顾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放学后打工赚取生活费,可惜母亲病情愈趋严重,更因产生幻觉变得不可理喻。身心俱疲的女孩,差点作出极端行为,庆幸及时求助,逐步走出阴霾,更透过青年委员自荐计画,加入政府的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盼以自身经历,唤醒大众关怀被忽略的年轻照顾者。 记者 林家希

「她是你的妈妈,你要忍受她、迁就她。」不知何时起,当陈凯儿(Angel)向身边人倾诉照顾母亲的难题时,总会听到这种答覆,令她的心碎了一地。她不解,为何人们只着她哑忍受过的痛楚,她的心境、她的情绪,又有谁来缓解?望着眼前绿油油的草地,她娓娓道来照顾者的孤独悲歌。

在Angel的记忆中,这段故事有个愉快的开始,母亲在十七岁时诞下她,不久与父亲离婚,其后将她交托给婆婆照顾,并于一家公司任文职养家,「当时妈妈在我心中,如英雄般强大。」她笑说,母亲工作忙碌,眼见其他同学下课后均有母亲接送,总感到羡慕,犹记得小五那年,母亲终于能出席家长日,她兴奋带母亲逛街,「买我想像中事业型女性会穿的衣服。」

陈凯儿与婆婆(前排左一)、公公(前排右一)及妈妈(后排左一)合影。 受访者提供
陈凯儿与婆婆(前排左一)、公公(前排右一)及妈妈(后排左一)合影。 受访者提供

摩擦如雪球愈滚愈大

事隔多年,她依稀记起,小学时母亲并无异样,除了偶尔待在房间内,「婆婆总称妈妈最近不太开心,叫我多哄哄妈妈」。小时候不明白的事,长大后却无情揭露,中三那年,她与母亲搬到公屋居住,当时母亲并无工作,母女俩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她终发现母亲的特别之处,「有天我穿黑色衣服外出,她突然变得暴躁,要求我换其他颜色的衣服,否则不准外出。」

Angel苦笑说,与母亲的矛盾来得突然,举例又有一次,其母将屋内所有镜子以报纸覆盖,禁止她照镜。生活上的小摩擦,像滚雪球般愈滚愈大,终至无法收拾,「很委屈,为何要应她要求,做些不合理的行为?后来才知道,妈妈有幻觉,看见有人在镜内骂她。」

据Angel了解,其母患有精神分裂、躁郁和抑郁症,病情在短短数年内恶化,乃因母亲当时伴侣的生意出问题,经历破产,锒铛入狱。大起大落的人生,令母亲的精神疾病加剧,而正值青春期的Angel,忍不住与母亲硬碰硬。母亲见女儿不受控,情绪更为激动,形成恶性循环,结果两败俱伤。

陈凯儿曾任电视台的港闻记者。 受访者提供
陈凯儿曾任电视台的港闻记者。 受访者提供

及时求助 社工教师伸援手

「每次吵到最后,她都将责任归咎于我,说因为我才有如此下场。」Angel坦言,妈妈发病时,总会歇斯底里地责怪她,称为她牺牲青春、牺牲人生,「这番指责是我心中的一根刺,不知如何反驳,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出生。」被否定的滋味不好受,她好几次与母亲争吵后,到楼下的公园「坐通宵」,直至隔日早上,发现母亲外出后才回家休息。

因母亲甚少给予她足够的零用钱,Angel在十五岁生日的隔天,随即到附近的快餐店应徵,自此开始了每日打工的生活,下午六时至晚上十一时上班,隔天早上六时起牀上课。她承认,疲惫之际,曾萌生自我了结的想法,幸好主动求诊精神科,加上校方了解其家庭情况,社工和教师均伸出援手,令她得到喘息空间,如有老师在假期时,特别推荐她到内地参与交流营,「老师私下借钱给妈妈,才得以参加。」

「考上大学反而松一口气,不用再担惊受怕。」Angel说,作为年轻照顾者,最担心未知的因素,不知母亲会因为甚么事情,在某时间点突然爆发,故入读大学期间,她一直住在宿舍,间中与母亲通电话,气氛意外平静。毕业后她曾搬回家中,与母亲同住,难忘两人逛超市时,母亲耐心询问她的口味,「她说不知道我现在喜欢吃甚么,虽然是小事,但当刻感受到,她在努力做个好妈妈。」

陈凯儿离开传媒机构后,去年以青年委员自荐计画,加入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 受访者提供
陈凯儿离开传媒机构后,去年以青年委员自荐计画,加入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 受访者提供

保持最舒服的距离

两人在那时吐露了不少心底话,一年后,有了保持适当距离的共识,「维持在双方最舒服的空间,不刺激她发病,亦是一种照顾方式。」现时除了特定日子见面外,其馀时间较少联络,不过,她与母亲仍有着紧密的连结,如当母亲发病时,不愿接听他人电话,唯一能找到她的只有Angel。她不讳言,对母亲的感情复杂,对方是孕育她的妈妈,却也带给她痛楚,「有时很感恩,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不会有现在的我。」

Angel读新闻系出身,她指,最初希望透过报道,将精神病患者和其照顾者的困难告知大众。在院校期间,她曾拍摄一段纪录片,探讨多位照顾者的内心世界,当时为了寻找受访者,她参与了照顾者的聚会,不少人听到她的分享后落泪,亦因她的经历受到鼓舞,「十多岁的小朋友也捱得过,他们一定也可以的!」

她其后取得公共政策社会科学硕士,去年以青年委员自荐计画,加入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她说,与其当旁观者,更希望以过来人的身分提出建议,改善精神健康相关政策,举例过去她与母亲由各自的社工跟进,难以有效解决问题,她期望整合政府和社区的现有资源,为双方建立沟通平台,亦有意带动举行全港性调查,收集照顾者数据,以便作出针对性的支援,「希望大众认同他们的努力,陪伴他们同行,告诉他们绝不孤单。」

全文刊《星岛》「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