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心理学家:精神病患是学童自杀危险因素

2022-01-02 14:48

教局促学校多留意学生表现,并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局中人语」图片
教局促学校多留意学生表现,并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局中人语」图片

教育局教育心理学家陈惠敏表示,精神病患是学童自杀的其中一个关键危险因素,促请学校多加留意学生的表现,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

陈惠敏在教育局网上专栏「局中人语」,以「培养精神健康素养  提升校园安全屏障」为题撰文,指每年1月和2月是学校考试繁忙的日子,学生或许会面对较大学习压力,万一成绩不如理想,学生未能处理好本身情绪,或会引致极大的忧虑和失望,促请学校多加留意学生的表现,并从以下方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如有需要,即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导和跟进。 

陈惠敏指出,精神病患是学童自杀的其中一个关键危险因素。青少年期是很多人首次出现精神病患的时间,研究显示如能及早识别和介入支援,会大大提升治疗的效果。可是由于精神健康素养的不足,不少学生也有延误就医的情况。研究指出延误的时间可以是数月至数年不等。

而情绪病有时会令患者出现皮肤、睡眠和肠胃等问题或痛症等,学生或身边人如缺乏对精神病患徵状的了解,可能未能及早察觉问题,以致延迟医治。教师可参考上载于「校园‧好精神」网站(mentalhealth.edb.gov.hk)的「认识及帮助有精神病患的学生:教师资源手册」,了解精神病患的徵状,及早识别、支援与转介有需要的学生。

而为加强家长及教师作为「守门人」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局编制了单张,简介抑郁症、焦虑症、选择性缄默症和妥瑞症的病徵及其支援策略,以提升家长及教师的精神健康素养。

同时,局方亦制作了家长便览,提升家长对青少年自杀的认识。单张及便览亦已上载至「校园‧好精神」网站供家长及学校人员下载。

「局中人语」图片
「局中人语」图片

此外,教育局联同学校及各界(如大学学者、警务处谈判专家和社会福利署等)合办了不同的校本、区本及全港性「预防学生自杀及支援学生精神健康」的研讨会或工作坊,探讨有关学童自杀研究的启示、识别和支援有自杀风险的学生及自杀行为出现时的即时介入策略。其中在11月举办的两场研讨会,约有1750多名中、小学校长、辅导老师及学校社工等参加。教育局早前亦举行4场「学校危机处理——危机介入及心理支援」工作坊,以加强培训他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为受影响师生提供适切的介入和支援服务,约400名学校人员出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