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勇等3学者:推疫苗通行证后可放宽甚至取消社交距离措施

2021-12-28 10:08

3名学者指推疫苗通行证后,可放宽或取消社交距离措施。资料图片
3名学者指推疫苗通行证后,可放宽或取消社交距离措施。资料图片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与另外两名港大学者龙振邦及孔繁毅一同在报章撰文,指围堵清零是手段而并非目标,本港实行疫苗通行证后,可放宽甚至取消大多数社交距离措施。

三人在文中表示,本港在抗疫上的成绩,全靠医护的付出及市民自律、政府在食肆等卸除口罩的场所推行增加空气流通或净化空气设备,以及严格执行边境管制及隔离从高风险地区抵港的旅客,但指相关措施全属防守,不能持久,而市民亦已渐露疲态,因此认为需尽快以疫苗建立抗疫韧性,准备重新开放香港。文章指,新冠病毒不会自然消失,围堵清零是手段而并非目标,只属过渡而并非长远策略,是以严厉措施换取时间让市民接种疫苗,尽快达到全民免疫,建立抗疫韧性。

文章强调,接种疫苗可降低长者染疫风险,即使感染,其病情会较轻,病毒量亦较低,长者及家庭成员均须接种疫苗。文章重申,儿童亦需接种疫苗,以减少学校传播及蔓延回家,又指相信复必泰及科兴很快可扩展至更低年龄的儿童,以及推出第三针的建议。

文章指,在实行疫苗通行证后,仍需辅以其他措施以达到全民免疫,并需先与业界沟通,亦要提供诱因,例如放宽或取消大多数社交距离措施,包括不再限制每枱共同用膳人数及营业时间,并指可参考现时D类食肆的措施。

他们认为,待整体接种率接近9成,本港可以根据风险向国际社会试行逐步开放,大幅缩短隔离时间,初期以公商务旅客为主,已接种疫苗的入境者应以抗体检测确认疫苗接种纪录,并于隔离的48小时内,3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即可批准离开隔离设施。当达至99%免疫及完成3针接种、建立抗疫韧性后,届时本港将具备条件向全面安全有序开放。时间需定于冬季前,并预算最少两个月的「后疫苗浪」过渡期,因此7月前为合理界线。医管局需做好相应准备,并需弹性收紧社交距离措施,控制高峰时期的患者,而隔离、检疫、追踪及大范围检测等措施亦可于此阶段停止,又指顺利渡过首个后疫苗浪后,日后即可将新冠当成流感看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