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港人月储6600元 四年最少

2021-11-11 05:30

调查显示,有六成二受访者表示有储蓄习惯,较去年下调5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有六成二受访者表示有储蓄习惯,较去年下调5个百分点。

  (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存保会)昨日公布「香港人储蓄『安全感』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有储蓄习惯者的比例、每人每月平均储蓄金额,以及有定下储蓄目标者比例的数据均录得下跌,反映在疫情持续、经济不明朗的挑战下,香港人的储蓄能力进一步下降,亦较难订立稳定的储蓄目标及计画。

  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主席许敬文表示,储蓄能力下跌情况可能与本港近两年经济下行,以及目前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所影响。亦有经济学者认为,新冠疫情导致市场景气转差,加上目前仍处于封关状态,部分行业仍受影响,导致其从业员收入减少,财务状况紧绌,储蓄能力随之下降。

  存保会于今年9月期间,透过随机抽样并以电话访问形式访问1006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人,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二受访者表示有储蓄习惯,但数字较以往3年少,较去年下调5个百分点。而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每人每月的平均储蓄金额为6600元,连续两年下跌,较去年的7000元减少6%,亦录得自2018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新低,但每月的储蓄中位数仍维持在5000元。

  同时,今年只有20%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表示有定下储蓄目标,较去年的38%大幅下跌18个百分点。存保会认为,数据或反映受疫情影响接近两年,不但考验香港人的储蓄能力,更令他们难以作出持续、稳定的储蓄规划。

  此外,调查指,18至29岁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比率为83%,与去年一样,比率为各年龄组别中最高。当中有约三成七表示今年有定下储蓄目标。30至39岁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比率为78%,为各个年龄组别中的次高。

  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表示,今年市民的储蓄习惯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有二,疫情对部分行业的生意造成打击,相关从业员的薪金未能增加,甚至收入减少,同时物价上涨,导致部分市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政府于今年派发消费券,令市民的消费欲望有所提高,或会间接降低储蓄意欲。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亦认为,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尽管目前香港失业率正在下跌,但下跌幅度较以往缓慢。根据政府统计处公布,7月至9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4.5%,较6月至8月下跌0.2个百分点,下跌幅度较为缓慢,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中港仍未通关,零售、旅游等行业的业务位于樽颈位置。

  展望本港未来经济,李兆波指短期经济仍须视乎通关的进展而定,预计今年本港GDP全年增长可按年上升5%至6%。但长远而言,他认为本港经济可维持稳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