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醒立冬进补宜健脾润燥养阴 早睡晚起保阳气
2021-11-06 23:35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立冬时节,医管局介绍,市民应养肾防寒。中医认为,立冬后人体随自然界转变而阳气内潜,养生以补肾防寒,敛阴护阳为原则。立冬亦是补冬的好时机。进补时,应以而不散,热而不燥为宜,建议食物包括茨实、淮山、黑豆、芝麻等。另外,市民应衣著得宜。立冬时节为秋转向冬之际,日夜温差大,且偶有季候风出现。外出时最好带上一件外套,以应付忽冷忽热的天气。
医管局又建议市民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冬天时最重要早睡晚起。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晚起,即待日光出来才起身,借助阳光的温煦有利人体阳气升发,有利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陈瑞芳亦曾作出解释,即使已进入立冬节气,考虑到岭南向来多湿热,岭南人脾胃多虚,她建议这个时节的食疗调补仍宜以健脾润燥养阴为主。另外,早晚温差大,体弱畏寒的人群除了要适当添衣物,晚上还可以适当泡脚,有条件的可用中药材煮水沐足,以助改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睡眠。
她指,广东的气温还谈不上寒冷,只是早晚温差较大,不适宜开始大量进补、大补。有些民众现在就盲目地将高丽参、鹿茸等大补的药材拿出来吃是太早。她认为,在广东冬季进补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在冬至前后。这段时间,南方的气温也相对比较低、比较稳定了,人体也适应了逐渐变冷的自然界,再有针对性地进补更适合。
她提醒,在这个秋冬交替的时节,老人、特别是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对自然界的变化适应比较慢,比较容易出现失眠或者感冒,甚至加重旧病,顺应时节变化调节饮食起居以防病更重要。
她指广东人向来比较湿热,脾胃虚的人比较多。才刚立冬,如果想要补,建议还是以健脾胃为主。陈瑞芳说,需要进补甚至大补的人,更应该在天气还未真正冷起来之前,先调理好脾胃,为进一步调补「打好底子」。
陈瑞芳介绍说,这个时节还是应适当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淮山。淮山是有健脾益气、药食两用的食材,它的性味比较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对于熬夜多、觉得「燥火旺」的人群,她推荐可适当用花胶来炖汤滋阴润燥,可试试花胶炖鸡食疗。
至于立冬的渊源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内地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建始也」,民间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冬季之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不仅代表冬季开始,还表示一年即将结束之时,万物收藏,躲避寒冷,休养生息,为明春勃发做好储备。
在中国古代,「立冬」还是重要节日。「天子出郊,行『迎冬』之礼,赐群臣冬衣、温帽,矜恤孤寡。宋代以后,人们还要在『立冬』当日更换新衣,拜贺尊长并互相拜谒,称『拜冬』。由于『立冬』属秋冬之交,吃『交』子之时的饺子成为中国北方重要习俗之一,并沿袭至今。」罗澍伟说。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从「立冬」到「立春」,俗称「冬仨月」,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人体也要顺应这种自然变化,饮食起居以「养藏」为主,可多食蛋白质、脂肪、维他命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以抵御风寒。「立冬补冬,不补嘴空」,但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自身体质选择清补、温补或小补,用以滋阴益气,忌油腻厚味或盲目进补。「立冬」过后,日照继续缩短,气温不断下降,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平日宜多晒太阳,调整情绪,宽展心境。适时锻炼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要注意保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运动量过大。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