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多地爆抢购潮有人扫600斤大米 商务部吁理性购物
2021-11-03 21:18
商务部日前发通知,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惟未有说明具体原因,其后多个城市有居民响应当局呼吁,多买食物及日用品,作为储备,引发食品抢购及囤积潮。商务部就强调,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
网上流传影片,指江苏常州一间大型超市出现民众抢购生活物资的情况,超市内逼满抢购物资的顾客,手推车上堆满了面、食用油以及蔬菜等食品,要花至少两小时排队付款。有超巿工作人员更表示,由于同一时间接到太多网上订单,要暂停网购服务。
常州市钟楼区另一家大型超市工作人员也说店内人山人海,几百架手推车都不敷使用,建议民众不要同一天涌到超市购物:「我们的供货量充足,没必要集中在一天抢购。」
启东市商务局表示,近两天确实存在部分市民不理性囤积物资的情况,有个别市民甚至一次性购买了600斤大米。「今天上午,局里工作人员已经到全市各个商超仓库进行了查看,目前整体来看,米面油等物资充足。但由于一些群众不理性地消费,导致个别区镇米油出现短期断货的现象。」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广大市民不要盲目囤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内地民众今次抢购潮,源自商务部周二(2日)发出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的「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一句,引发民众揣测,指呼吁储粮可能涉及未来两岸冲突,继而演变出抢购潮、囤货潮。
当局之后解释,是考虑到蔬菜价格上涨及新冠疫情等因素,而提前作出部署,亦是每年例行保供稳价的工作,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巿商务局指,留意到情况,认为抢购潮主要由于当地出现本土个案,以及外界过分解读商务部的通知,指当地生活物资基本充足,呼吁巿民理性购物。报道指,河南郑州、重庆等地亦有类似情况。
总理李克强周一(1日)到巿场监管总局考察,并主持座谈会,要求健全巿场监管长效机制,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巿场秩序。
随后,内地媒体也开始呼吁民众,不要过度解读有关通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近都发文降温,指两岸关系固然紧张,但没有看到局势已箭在弦上、顷刻间就要激发的绝对紧迫:「在我看来,加强抵御、缓冲季节性以及灾害造成供应紧张的常备能力才是商务部写下这句话的本意。」
另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当前全国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70%。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他又强调,全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也就是说,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两天。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