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华意识 淡化民族差异

2021-10-29 05: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政策的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政策的主。

  (星岛日报报道)近年,中国民族工作领域新问题不断涌现,除了新疆、西藏爆发骚乱,有「模范自治区」之称的内蒙古也发生统编语文教材风波。北京已经开始大幅调整民族政策,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化民族差异。一系列具体措施和人事调整也陆续展开,除了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亦调整少数民族「超国民待遇」,包括改变「两少一宽」刑事政策,七省宣布逐步调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内蒙古、西藏的政府首脑由异地空降。

  今年八月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这是时隔七年再度就民族工作举行中央级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还指出,要「调整过时的」,「增进共同性」。

  二〇一四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新闻通稿里,「民族地区」一词出现二十四次,而此次只出现七次;上次通稿提到「民族团结」达二十处,此次只有三处。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二〇一四年会议仅出现七次的「中华民族」,今年出现四十一处。

  北京时事评论员马浩亮对本报表示,此次会议最大的变化就是淡化民族差异,突出强调共同性、统一性。他指出,两次会议对比,发出的明确信号,就是要全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比民族团结更高层次的目标导向。「民族团结当然很重要,但这一概念本身容易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尚存在民族间的差异分歧,因此才需要加强团结。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则淡化这种思维,更强调根本上的统一整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撰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民族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过分强调局部利益、固化民族身分差异、同一地区政策公平性不足等。

  过往数十年,少数民族在计画生育、高考加分、扶贫财政补贴等方面,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也引发了很多质疑。这次会议强调「民族平等」,去年安徽率先宣布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今年拥有大量少数民族人口的贵州省也开始跟进。

  过去,官方实施「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少捕少杀』,在处理上尽快从宽),也开始调整。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应「共同体」新政,干部政策也出现变化。去年年底,原中纪委副书记陈小江担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成为六十多年来首位汉人民委主任。今年十月,原拉萨市委书记严金海担任西藏自治区主席。严金海是青海藏族,相貌气质姓名与汉人无异,应该不是「纯藏」,去年刚刚由青海进藏。今年八月,籍贯辽宁的王莉霞成为内蒙古史上第一位外省籍主席。王莉霞亦非「纯蒙」,在内蒙工作只有五年。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内蒙古、宁夏、广西、新疆、西藏等五大自治区,必须由蒙、回、壮、维、藏族人士担任。专家指出,这是中央借助跨省调动来增强流动性,破除民族地区干部本土势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