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制电子互动地图 实时重现「香港战役」

2021-10-22 00:14

浸大历史系开发以1941年香港保卫战为主题的电子互动地图,利用当年交战的英国及日本军队使用的战时地图,覆盖于Google地图。网上图片
浸大历史系开发以1941年香港保卫战为主题的电子互动地图,利用当年交战的英国及日本军队使用的战时地图,覆盖于Google地图。网上图片

日本侵略香港的1941年香港战役(又称香港保衞战),相关研究多是文字为主,难以简单而全面地解说,浸会大学团队花约两年,利用日军与英军的攻防计画等档案资料,制成「实时」显示参战部队行军路线、交战位置等电子互动地图,并介绍战争中的人物故事、遗迹等。团队将为中学历史及中史科教师,制作简化版地图及教材,预计明年初推出。

显示双方行军路线

电子互动地图由浸大「1941年香港战役空间史研究计画」团队,按1939年、41年及45年的香港地貌,以1比2万的比例制作,并参考交战双方的历史档案,包括英国国家档案局的驻港英军防衞计画,日本防衞省防衞研究所的「防御阵地报告」、作战计画,以及参与日军战后所著的《联队史》等数千页资料,把18日战役分成51个时间点,在地图上显示双方步兵、炮兵位置及行军路线,用家只需调校时间线便可「实时」追踪战役变化,对多条战线上的敌方推进与守方崩溃,一目了然。

率领团队的历史系副教授邝智文指,利用文字讲述战争,难以清楚说明各部队的前进路线,尤其出现多条战线时,读者较难厘清各战线间的关系。虽然互动地图大幅便利理解战事推演,但未提及新界地区的战情,「因为日本皇军未就新界发生的战事留下正式记录,而英方的防衞计画集中港岛及九龙。」

记录张爱玲等故事

地图亦显示包括炮台、机关枪堡、指挥所、医疗设施等,约450个军事建筑及相关图片,邝智文指,团队在日本旧书店购得日军制作的「无名相簿」,其中包括在港参战时所摄旧照片,清楚记录当时日军的装备,以及战后遭英军炸毁的机关枪堡全貌;部分图片则是团队成员亲自拍摄,包括位于麦理浩径的机关枪堡遗迹,「希望藉此让港人知道,战争遗迹近在眼前,该段历史并不遥远;希望整合各处遗迹后,有助政府进行保育。」

地图也记录了经历者的故事,包括作家张爱玲、学者陈君葆、阵亡守军将领罗逊等,共80名不同族群、背景、地位的人物故事,也包括传闻在战役期间,为守军找寻伤兵、为士兵包扎伤口,甚至带食物照顾安慰战俘,被称为「湾仔天使」,却无证据及记录的性工作者。地图亦标注屠杀平民、俘虏等战争罪行的发生地;日后亦加入更多战争经历者的内容,包括可考究的日军与市民冲突地点,如中环街市,让市民与团队合作找寻更多战史内容,厘清史实。

明年推简化版教材

整个研究项目获优质教育基金资助157万元,邝智文指,团队正简化互动地图,行军路向更简洁明了,亦会设计相应教材,方便中学历史科及中史科教师日常教学,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地图提供的资料丰富,教师可按需要选用,相信有助教师节省备课时间,亦可用作课题引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记者 袁嘉咏
原文刊《星岛日报》教育版

使用者可调较不同年份的时间线,实时显示参战部队的行军路线、交战位置、干犯的战争罪行等,将平面的史料立体化,呈现战争全局的面貌。网上图片
使用者可调较不同年份的时间线,实时显示参战部队的行军路线、交战位置、干犯的战争罪行等,将平面的史料立体化,呈现战争全局的面貌。网上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