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控及案件审讯涉不同因素 郑若骅:案件「樽颈」不在律政司
2021-10-11 11:29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出席立法会司法事务委员会的《施政报告》简报,期间议员何君尧及民建联葛佩帆均批评法庭处理反修例及免遣返声请案件速度太慢,导致大量案件积压,关注法官人手足够与否。郑若骅回应指,检控及案件审讯要视乎很多不同因素,亦有部分被告人数众多的案件,已排期上庭。
何君尧在会上形容,当局在处理反修例及酷刑声请案件的表现「完全不合格」,认为当局的刑事检控科及司法机构都出现很大问题,律政司存在「樽颈问题」,他亦不满法官经常批准押后案件。郑若骅表示,检控工作从来需视乎证据及法律,律政司是不偏不倚处理,检控及案件审讯亦视乎很多不同因素,例如案件的复杂程度等,不能一概而论。
郑若骅举例指,前年11月理工大学冲突中被捕的213人,最早的一宗已排期于明年3月审讯,而前年9月的政总及金钟暴动案有99名被捕人士,亦排期至2023年9月起开审。她指出,案件审讯安排「有快有慢」,但控方不会不断要求延迟开审,强调案件「樽颈」并不在律政司。
另外,司法机构表示,反修例及酷刑声请案件增加,对司法机构人手及设施带来极大挑战,已加聘正职、暂委及非常任法官加快处理积压案件,期望高等法院原讼庭每年处理到2,000宗案件,上诉庭每年处理1,000宗案件,在2至3年内完成处理积压个案。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