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拓署研AI分析航拍 辨识山泥倾泻灾区
2021-10-10 09:14
创新科技有助港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预防工作,土木工程拓展署因应近年公众人士就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关注,着力利用不同的科技,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潜在危机。为强化斜坡抵御极端暴雨的能力,处方锐意善用无人机技术,正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从航拍照片自动辨识天然山坡发生的山泥倾泻事故,藉此可及早了解相关山坡的情况,更全面检视需要进行的防预工作。记者:杜展铭
近年极端天气频密,气候变化莫测,政府当局需加紧力度进行相关抵御极端天气的措施。资料显示,本港去年接获214宗山泥倾泻事故报告,较过去25年每年平均约300宗为少,但多于2019年的131宗。
土木工程署副处长(海港及土地)黄志斌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表示,近年公众人士逐渐关注气候变化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故处方亦会善用不同的科技,应对极瑞天气带来的潜在危机,冀暴雨或台风发生时,对于市民的影响减至最低。
强化抵御极端暴雨能力
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级土力工程师彭文昌表示,为强化斜坡抵御极端暴雨的能力,处方锐意善用无人机技术,正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从航拍照片自动辨识在天然山坡发生的山泥倾泻事故,及早检视防预工作。
彭文昌解释,处方现行的做法为拍摄一些航拍照片,通过立体镜进行投射,助地质师及土力工程师立体地了解整个地形,从而判断是否曾经出现山泥倾泻,惟署方希望未来能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训练」相关系统辨识自然山坡在发生山泥倾泻后的地形,从而让署方可以有多一个方法,找出曾发生山泥倾泻的山坡。
资料显示,土力工程处早前亦已开展研究,探讨利用无人机的科技作为传播种子的人工媒介,以代替天然媒介(例如风、雀鸟和其他动物),希望更有效率地把种子带到山泥倾泻的山坡上,以加快恢复植被,相信植被重生后,将有助减低山泥倾泻残痕的水土流失情况,缓减可能发生山泥倾泻的风险,长远有助回复天然山坡的外貌及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当局近年亦定期通过全港空载激光,扫描遥感测量取得详细的地形资料,以支援斜坡工程设计、山泥倾泻紧急服务及其他工程用途。
土木工程拓展署海港工程部总工程师邓启恩表示,提升市民对极端天气的认知至为重要,政府于2019年推展为期一年的跨部门公众教育活动「晴天行动2.0」,希望藉此加强社区教育和宣传,以提升公众的防灾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虽然「晴天行动2.0」已结束,土木工程拓展署会继续利用不同渠道,例如校园大使计画,提高市民对自然灾害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星岛日报)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