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倡「北部都会区」供逾92万伙

2021-10-07 04:30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公布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开拓更多土地发展。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公布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开拓更多土地发展。

  (星岛日报报道)本港未来规划发展将迎来新格局。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公布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创科产业发展的土地,涉及面积达三百平方公里,接近全港三分一土地,形容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整个北部都会区未来将有超过九十二万个住宅单位落成,连同其他填海计画,将带动全港在未来二十五年内,将有逾一百万个单位应市,期望解决巿民居住问题。而北部都会区更会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格局,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经济等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预计区内就业职位达六十五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公布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涉及面积达三百平方公里,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林郑月娥指,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涉及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

  林郑月娥提到,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三十五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六百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的住宅单位为约十六万五千至十八万六千个。由此可以计算出,北部都会区未来将有约五十一万五千至五十三万六千个住宅单位,加上元朗及北区现有三十九万个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将有九十至九十二万六千住宅供应。

  因应北部都会区等一系列土地释出发展潜力,林郑月娥表示,全港于未来二十五年内,预计将有逾九十九万至一百一十一万个单位应市,期望可以给予市民见到有希望,可以上车上楼。

  除住宅供应外,林郑月娥称,北部都会区亦会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格局,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经济等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她解释,「双城」指香港和深圳,而「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深圳湾优质发展圈位于本港的西北面,包括洪水桥至天水围等地,可与前海等地连城一线,助两地高端企业进驻,发展为核心商务区。至于港深紧密互动圈,则位于北部都会区的中间位置,主要包括本港的古洞北及港深创科园等地,可连接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等地,提高两地的创新及发展动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而位于东部位置的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包括八仙岭等地,连接深圳的大鹏半岛,可优化为保护区,提高生态价值。

  林郑月娥说,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连同元朗及北区现有的单位,总住宅单位将增至逾九十万个,可容纳约二百五十万人居住,区内职位数目大幅增至约六十五万个,其中十五万个为创科产业相关职位。她说,特区政府须提升高层督导,其中一个可能性是下一届政府设立副司长职位,负责领导包括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愿景等大型区域发展。

  被问及「北部都会区」的预算开支时,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称未计算过所需成本,但强调香港历史上开发土地必然有钱赚,「呢盘生意系一定赚钱」,不担心政府财政能力。

  对于港府大力发展新界北,观鸟会副总监胡月川称,都会区正正围绕作为东亚-澳大拉西亚飞行航道中心点,每年有数以万计雀鸟在港越冬和迁徙,即使政府有意收地提升生态功能,都没法弥补庞大发展规模对湿地完整性的破坏,有违保育原则。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行政总裁黄碧茵指,米埔属重要的沿海缓冲区,必须保护拉姆萨尔湿地的生态完整性;又表示反对在湿地保护区内进行任何不适当发展,以及在湿地缓冲区内任何高密度发展,敦促政府进行透明的持份者及公众谘询。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