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20个标准香港仅6项达标 机构吁订立全面自然保育政策

2021-10-04 16:51

香港观鸟会今日发表《香港生物多样性与保育之10年回顾》。香港观鸟会提供
香港观鸟会今日发表《香港生物多样性与保育之10年回顾》。香港观鸟会提供

香港观鸟会今日(4日)发表《香港生物多样性与保育之10年回顾》,评估本港自然保育表现,比较2010年「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20个标准,发现香港只有6个部分达标,批评政府未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将生态环境的损失减半或减少,最终令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在过去10年间大减一半,牛背鹭的繁殖种群下降三分之二,水鸟的数量亦下降四成。

香港观鸟会副总监胡明川表示,在过去10年,香港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约40%,远超全球目标的17%,而规划署近年收到的乡效违例活动投诉大幅上升,总体而言,香港人更加关注自然保育和生物多样性。另外,政府有针对各种目标物种或分类群的持续监测计划,并且不时更新物种名录,又提供资金用于自然保育、可持续农业和渔业,以及可持续发展,另外也有针对减碳和环保科技的补贴。

不过,胡明川指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育虽已被纳入政府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但仍有14个目标未达成,不能有效保护具高生态价值的地方,例如中华白海豚在大屿山水域种群的数量过去10年间大减一半,其中最大的「元凶」可能是多项沿岸填海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桥等。另外,政府现时的保育法例无法防止违例活动,令贝澳或塘福等珍贵的淡水湿地,因南大屿没法落实规划管制而持续减少;即使能成功阻止生态继续被破坏,但该地重新出现的植被已失去相关生态功能,如沙岭的湿地早前被非法放置建筑废料。

机构建议政府订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确保其他决策局、工务部门、公私营机构及公众亦需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育,而且须与《公约》核心目标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一致,并借镜中国落实生态红线、生态安全和其他环境政策的经验。

具国际重要性的后海湾湿地正面临日益加剧的发展威胁。Evans摄 香港观鸟会提供
具国际重要性的后海湾湿地正面临日益加剧的发展威胁。Evans摄 香港观鸟会提供
全球易危的中华白海豚。Jessica Wong摄 香港观鸟会提供
全球易危的中华白海豚。Jessica Wong摄 香港观鸟会提供

2017年沙岭湿地。香港观鸟会提供
2017年沙岭湿地。香港观鸟会提供
农地流失或是导致牛背鹭的繁殖种群减少三分之二的主因。郑诺铭摄 
香港观鸟会提供
农地流失或是导致牛背鹭的繁殖种群减少三分之二的主因。郑诺铭摄 香港观鸟会提供

城规条例存有漏洞,以致无法遏止贝澳湿地被破坏。香港观鸟会提供
城规条例存有漏洞,以致无法遏止贝澳湿地被破坏。香港观鸟会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