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健锋倡多招大规模觅地

2021-10-03 04:30

■林健锋表示,绿化区和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都是可取选择。
■林健锋表示,绿化区和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都是可取选择。

  (星岛日报报道)中央多次开腔要求香港解决房屋问题,特首林郑月娥周三发表的《施政报告》,料就土地及房屋政策提出明确方向。行政会议成员、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该党提倡多管齐下方式大规模觅地,包括填海或开发土地,他认为绿化区和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是可取的选择。就「明日大屿」填海造地融资方案,他提议由政府注资未来基金作投资,成立私人公司营运,让具规模投资者可参与,亦可发行「大屿债券」与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过去十年,政府推出五花八门的措施增加土地供应,扭尽六壬仍未能满足市民需求。林健锋表示,经民联一直提倡多管齐下觅地,以「插针式」觅地难成事,必须大规模开发新土地,包括填海,「填海我一直都赞成,包括『明日大屿』,但是否有『明日大屿』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在维港以外很多地方可以填海。」

  林健锋又提出其他开发土地可行模式,例如经民联倡释放新界土地如农地、棕地和郊野公园,他相信,绿化区和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都是可取选择,因为有关地段交通方便。「有很多人说要行山,但行山人士通常都是用行山径,是否整个效野公园每寸都有人行?当然不是。」他指部分郊野公园范围被人破坏用作非法赛车,政府可研究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部分郊野公园范围。

  经民联又建议重建高龄公共屋邨,除了可解决公屋老化问题,也可增加居住单位。他解释,在操作上可先在邨内球场或空置地兴建一幢楼宇,用作安置受重建影响的居民,然后邨内各幢现有楼宇以轮换方式拆卸、重建,「本来八层高的,你建完变四十层,想像一下多了多少单位?」

  「香港过往有屋邨落成,住进去后发现没有超市,又没有巴士,像死城一样。」他强调「路通财通」,无论以哪一种方法开发土地都应该使用「运输基建先行」模式,在人口迁入的同时已兴建社区设施,毋须待人口数量达至《规划标准》才开始落实。他认为当局可以补贴部分公共交通营运费,吸引大营运商加开班次。

  至于林郑月娥上任第二年已经提出的「明日大屿」填海计画,据当局推算将建造最多四十万住宅单位。林健锋认为愿景创新、有远见,如能顺利落实将成为经济发展动力,提议可在规划上可更多元化,「大屿山南部是否可以打造成休闲乐园,供人滑水、度假?」

  「明日大屿」造价逾六千亿元,政府料在明年内就计画融资提出初步方案。他提议,由政府注资未来基金,每年在未来基金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投资,及效法机管局兴建机场第三条跑道或早年兴建沙田第一城做法,成立一家私人公司去营运,让具规模投资者可以参与,亦可发行「大屿债券」,提供较高利息回报,让普罗市民共享未来发展成果,有助减低社会对公共财政分配的分歧,也毋须每每到立法会「攞钱」。

  林健锋续指,政府可研究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发展有关项目,香港过去亦有不少发展项目及基建设施透过公私营合作发展,他举例,「机场三跑」较其他政府工程相比,没有超支超时,「你把责任交出去,对方会好紧张看住盘数。」

  近月有多个政府工程项目以「异常低价」批出,部分中标价仅为政府预算的四至六成,是否有利降低「明日大屿」造价?林健锋认为承建商对于投标项目的出价属商业决定,除利润外,亦可能有其他考虑,包括要累积经验,助日后在其他工务工程的评标方面具备更好技术能力及表现,增中标机会。以他观察,按私人市场走势,看不到建筑成本在未来会大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