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企攻远程医疗 冀当局订指引推动 遥距诊症 有助吸纳跨境病人

2021-09-23 03:33

香港毅力科技研发实时救援系统,期望以科技协助伤者及早得到治疗。 郭增龙摄
香港毅力科技研发实时救援系统,期望以科技协助伤者及早得到治疗。 郭增龙摄

疫情下,远程医疗备受瞩目,本港科企均积极研发应用方案。意外救援须争分夺秒,有科技公司看准5G实时传送影像的优势,研发实时救援系统,救护员只要佩戴设有超高清镜头的智能眼镜,医院内的医生即可获得恍如置身现场的实时影像,更可指示紧急救援程序。亦有科企研发针对癌症病人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令受制于检疫措施未能来港的跨境病人,可接受高质素的医疗服务。惟本港对遥距诊症的指引及支援均见不足,并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地区,科技业界建议及早制定指引,急起直追。

从事医疗科技研发的数码港初创香港毅力科技,曾与本港医院合作,制作程式分析外科医生施行手术时的手部动作,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其项目经理杨嘉永表示,疫情下察觉到包括医护在内的多个行业,对远程系统的需求大增。他以专门接收新冠患者的隔离病房为例,医护界期望在确保治疗质素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人手,有科技业界于是开发摄录系统,令医生可通过镜头了解病人病况,减少巡房的次数。

救护员智能眼镜 即时接收医生指示

杨嘉永将相关应用带出医院范围,并配合最新的5G技术,研发适用于救护员或急救员的实时救援系统,身处救援现场的救护员只要佩戴智能眼镜,其配备的4K超高清摄录镜头,可将救护员眼前的伤者状况,以影像实时传送至医院。救护车内监测伤者血压、心跳等的数据亦可实时送出,令医生恍如置身现场,即时评估病人情况。

此外,智能眼镜的右边镜片设有屏幕,杨嘉永表示,如医生在判断伤者情况后,期望救护员可预先进行部分治疗工作,可以通过屏幕展示作业程序,甚至在影像中画出标记,确保与救护员沟通无误。

本港举行马拉松或行山等赛事期间,不时有参赛者受伤,惟驻场医护人员有限。杨嘉永认为,若能在赛事不同位置配置系统,一旦有参赛者受伤,只要有佩戴智能眼镜的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医护人员即可通过镜头判断伤势,令伤者可提早得到合适的治疗及护理。

医院引入5G 未来遥距手术

实时救援系统需要5G技术支援,随着5G网络的普及,医学界近年已开始增加相关应用,其中将军澳医院、天水围医院及中文大学医院先后在医院范围内铺设5G网络。除了可有助实时记录及分析病人的生命表徵数据,外科医生未来更有可能通过影像进行遥距手术。不过,杨嘉永指出,由于目前5G网络在港的覆盖率不足,影响其系统在室外应用的效果。他期望未来与本港医疗机构介绍系统,争取在今年内正式试用。

不少长期病患者因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在疫情下情愿不到医院或诊所覆诊,令视像覆诊过去一年在港的应用大增。觅光远程医疗则针对癌症病人的需要,设立肿瘤科专科的远程医疗平台。其创办人施明耀表示,医生检视癌症病人的病况时,需要翻阅大量X光片、扫描影像及覆诊病历,因此其平台除了提供稳定的视像会诊服务,更将病人资料有系统显示于平台介面,方便医生跟进情况。

觅光远程医疗目前与本港30多位医生合作,病人除了来自本港,亦有内地人。施明耀解释,本港医疗水准高,过去吸引不少海外人士来港看症,惟疫情下外地人来港需要隔离多日,阻碍病人来港覆诊,其平台可协助海外病人解决地域限制。不过,由于各地对远程医疗均有限制,服务暂时只推广至内地,他期望未来可扩展至其他地区,「香港医委会的指引是,远程诊症只适用于覆诊,所以目前有内地新症的话,病人必须在内地有医生跟进,香港医生只能通过视像同时在场给予建议。另外,我们亦为平台医生取得内地互联网医生执照,确保符合内地法规要求。」

疫情令远程医疗广为人知

施明耀表示,过去无论是医生或病人,均无诱因试用远程医疗,疫情限制令相关应用的认知度大增。他相信远程医疗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长远香港可以设有互联网医院,有医生网上挂号,普通的伤风感冒不需要再到诊所排队。另外,现时有医生会为行动不便的长期病患者,一次过开几个月的药,减少病人舟车劳顿,此做法对病情控制未必理想,远程医疗就可以帮这些病人一把。」

不过,不少医生均向施明耀反映,由于目前本港仍未有应用远程医疗的具体细节和标准,担心现阶段普及应用相关技术,会引来意外责任及保险的问题。施明耀认为,港府在政策制定上,明显落后于内地及其他先进地区,并以内地为例,目前已有医疗保险承保互联网医疗的费用,病人只要在网上呈交相关资料,即可获得赔偿。

狮城早订下方针

翻查资料,新加坡衞生部早在2015年起发出全国远程医疗指导方针,就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指引,其后于2018年推出监管沙盒计画,试验各种远程医疗服务,并在2019年发表远程医疗产品规管指引,厘清受规管的远程医疗产品类别,以及相关的规管方式和要求。施明耀期望港府及早制定指引,协助远程医疗发展。

遥距诊症有助吸纳跨境病人。郭增龙摄
遥距诊症有助吸纳跨境病人。郭增龙摄

收集病人大数据 有利未来科研

施明耀认为,科技公司在建立远程医疗平台的同时,可有系统整合病人数据,有利日后科研发展。
  
目前医学界应用大数据分析时存在困难,施明耀指出,不少行业均会利用大量的模拟数据训练电脑系统,惟医疗病历数据无法模拟,只能逐个累积。因此,觅光远程医疗目前专注于发展肿瘤专科服务,期望所收集的数据,日后可有助发掘治疗癌症的新方向。
  
医疗数据除了有助研究外,施明耀表示,保险业亦期望获得更多数据,以改善现有的保单保障范围,「到底癌症康复者可否再买医疗或危疾保险?由于目前并无太多数据,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提供保障,日后就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找出答案。」不过,他强调利用病人数据进行研究时,科技公司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加密,抹去可识别病人身分的资料,保障个人私隐。

记者 郭增龙
原文刊《星岛日报》「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