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残奥选手的启示

2021-08-29 12:00

斯图兹曼克服身体缺陷征战残奥,实在令人钦佩。AP
斯图兹曼克服身体缺陷征战残奥,实在令人钦佩。AP

东京奥运闭幕之后,体坛盛事仍然一浪接一浪,除了部分东奥奖牌战将转战全运会,上周开幕的东京残奥亦在本地掀起再一波运动热潮。随著赛事上演,世界各地的残奥选手亦倍受关注,在聚焦他们的奋斗故事之外,还有甚么值得关注?

今届东京残奥,网络上有不少运动员被全城疯传,除了为港出战的港将外,亦包括失去四肢,只用半只左手臂加上躯干游毕S1级男子100米背泳的白罗斯泳将艾利亚克斯(Aliaksei Talai)、天生没有双手、双腿长短不一,但以十四岁之龄夺得S2级女子100米背泳银牌的日本女将山田美幸,还有乒乓球的「不可能先生」,没有双手仅以口咬球拍及用右脚发球的埃及球手哈马度(Ibrahim Hamadtou),以及同样天生失去双手,但却以口脚并用成为射箭名将的美国残疾箭手斯图兹曼(Matt Stutzman),看到各位运动员的充满震撼力的照片,确实深受感动。

残奥运动员都面对著各种各样的不幸,因为先天、疾病或意外令四肢残缺、可能遭受来自四方八面的歧视眼光、在日常生活中亦未必有完善的伤健设施能够协助他们。不少残奥运动员的访问中,都曾提及家人支持才能成就他们在残奥赛场发光发亮。山田美幸的爸爸两年前因病离世,但他一直鼓励女儿追梦;斯图兹曼在七、八岁的时候,父母亦鼓励他活用双脚,即使不使用义肢亦能像正常人般生活。

在运动员奋斗的同时,外部环境的支持就更加重要,像是香港轮椅剑击队,日常训练能够与剑击港队共用训练场馆,硬地滚球队日常在康文署室内体育馆的木地板进行训练,为了备战残奥亦得以借用与残奥场馆一样铺上地胶的体院乒乓球馆进行练习,对残疾运动员来说除了获得实际的训练资源,更能增加认同感,士气亦得以提升,再创佳绩。何子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