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上涨,2021年以来涨幅还有所加快,主要是世界各国生产端恢复慢,需求端恢复快,短期内需求生产错配造成的。疫情导致生产和产业链不稳定,部分企业通过扩大库存规避风险,导致短期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金融化,投机炒作也拉动价格上涨。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看,全球经济并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首先,疫情影响了各国生产和产业投资,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能力,随著各国疫苗普及率提高,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将率先恢复。预计美欧日等主要国家在今年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将基本恢复常态,其他国家也会于2022年基本恢复。
其次,在世界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经历2008年次按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两轮冲击后,低增长、高杠杆、高收入差距的格局尚不会改变,大宗商品没有上涨的基础。再者,通胀预期稳定。面对低增长和高债务,各国政府对紧缩货币政策比较谨慎。同时,世界各国对物价上涨容忍度也在提高。一旦物价上涨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紧缩货币政策会对控制物价发挥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目前全球通胀预期较为稳定。
随著中国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力度,预计中国生产价格指数(PPI)将在二、三季度见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受猪肉价格拖累也将处于较低水平,不应也不必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问题过多炒作。(jh)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