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击】三部门被轰拖慢房屋供应 拒批则不点明原因

2021-08-02 06:18

三部门被轰拖慢房屋供应。资料图片
三部门被轰拖慢房屋供应。资料图片

港府近期表明必须打破土地房屋的供应困局,其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到,需要简化制度上一些过于繁琐程序。《星岛日报》就近年的规划问题,向曾跟不同部门「交手」的房屋机构高层了解,发现本港近年规划需时愈来愈长,与需要克服的土地限制愈来愈多有关,其中以噪音、车位和树木三大问题最为棘手,因负责处理相关规划程序的环保署、运输署及树木办出名难「缠」,不论是公营还是私营的住宅项目,当申请遭有关部门发还时,往往只获告知「不及格」,却不会点出应如可修正,业界需要多番入则摸索,过程最少需时半年,个别更花上多达两年,始能「合例」过关。消息人士直言,近年不少住宅项目因而减慢出台,不利房屋供应,三个部门应参考屋宇署和消防署等做法,制定申请指引和时间承诺。

本港土地改划的流程冗长,即使政府当局主导的项目亦可达四至五年,私人项目随时更长。有一直了解本港近年规划问题的房屋机构高层,向《星岛》总结近年与部门的「交手」经验,指香港并不缺乏土地,惟本港近年规划需时愈来愈长,与需要克服的限制愈来愈多有关,更直言近年以环保署、运输署及树木办所提出的要求最难应付。

.程序完成四分三 竟加隔音要求

他表示,随着可供发展的用地卖少见少,近年所兴建的住宅大厦,几乎也会面向一些噪音源头,例如马路、巴士站或工厂大厦,容易未能满足环保署的分贝要求,需要引入环保露台、隔音玻璃等设施弥补不足。他举例指:「曾就旗下项目申请改划用地建屋,由于邻近马路边,噪音较多,在改划程序完成四分三之后,环保署才发出新指示,要求增建环保露台或隔音屏障,惟实际上已难以更改设计,却又不能拒绝。」

业界跟树木办「交手」也碰上类似情况,因近年发展住宅时,往往需要斩树才能腾出空间,但通常会被要求在原址重新裁种数目相若的树木,惟树木办却很多时不满申请人建议的种树数量和位置,而不同意申请。消息人士举例说:「若为了兴建住宅而斩掉三百棵树,有时只能在范围内补回二百五十棵,实际要补回多少,在甚么地方去补,很多时也视乎官员的个人意愿。」

.重新种树数目被指看官个人意愿

他表示,从环保角度,两个部门所提出的要求是好事,理应尽量遵从,但实际情况是,业界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入则,才能满足部门的要求。他坦言:「部门不会告知你,做了甚么才合例,只会说你做法不对而不批,发还给你再考虑;这就好像有时跟女仔求婚一样,需要你不断去试,有时需要试很多转,才能成功。」

.项目快完成时突提增车位要求

此外,确定住宅项目所需容纳的车位,也是另一容易消耗规划时间的环节。消息人士表示,虽然地契已有要求根据所兴建住宅数目提供车位,但运输署近年却经常在项目快要完结时,才突然提出增加车位数目的要求;据他了解,部分属于住宅供应重镇的新发展区项目,近年也曾碰上有关情况,「试过差不多当项目准备提交屋宇署审批前,才提出多加五个货车位,其实是强人所难。」他估计,运输署是为了回应地区车位不足诉求,而将尚欠的车位分布在不同住宅项目之内,但当中往往要求加入货车位,反而容易加剧地区的交通塞车,较理想是觅地建造多层停车场。

消息人士指,业界现时每当回应三个部门的要求,往往最少需时半年,个别甚至长达一至两年才能过关,惟反观毗邻香港的中国,整个规划程序相当简单,致工程由批地至落成,可在两年左右落成,而新加坡亦由政府主导,「半官方机构还算好,最少会有官员接见,很多时部门也不跟来自私人机构的项目倡议人会面,担心出现利益冲突的疑虑。」

.业界:其他部门有一套准则指引

他指出,屋宇署、规划署、消防处及机电工程署等部门,过去一直已有一套申请准则或指引,业界很清楚提出怎样的设计或达至怎样的标准就会过关,环保署、运输署及树木办也应制定客观的申请指引,以及作出服务承诺,限定在某个时间之内需要回覆,以便业界「有所适从」,「部门有甚么要求,可以尽量提出,最怕是不讲,只是说你不及格;只有较清晰指引,减少在部门之间『撞来撞去』,才有助加快房屋供应。」

原文刊《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