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生活满意度 调查:低于国际水平

2021-06-08 07:16

何瑞珠(中)称,本港学生难以发泄情绪,建议家长多留意学生情绪变化,给予关怀。
何瑞珠(中)称,本港学生难以发泄情绪,建议家长多留意学生情绪变化,给予关怀。

学生身心灵健康备受关注,中文大学发表研究报告,评估高小至初中学生的身心灵健康情况,发现本港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态均低于国际水平,并随年龄上升而下降;港生出现情绪症状的情况亦较身体症状严重,且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团队指家庭沟通及支援对学生身心灵健康有正面影响,呼吁家长加强沟通。 记者袁嘉咏

「学童身心灵健康评估计画(HBSC)」是世界衞生组织统筹的跨国研究,香港区调查由中大教育研究所「香港学生能力国际评估中心」及亚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负责,在去年六月至十二月期间成功访问二十一所小学、十九所中学,共五千三百多名年龄分别为十一、十三及十五岁学生,通过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态、健康症状及情绪症状四项指标,了解其身心灵健康。

以十分为满分计,调查发现港生的生活满意度平均值为六点九七分,低于国际平均值的七点八分;仅一成八受访学生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仅一成半人自认健康状态「极好」,两者均远低于国际水平的三成六,评分更随年龄增长而下跌,即愈年长愈不开心;每周至少出现一次心情低落、易怒、紧张及难以入眠等「情绪症状」的学生,比例亦较出现头痛、头晕等「身体症状」的学生多,反映港生情绪健康较身体健康逊色。

缺乏运动影响健康

调查又发现,家庭社经地位愈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及自评健康状态愈高,而易与父母交谈的学生,亦较表示困难的学生,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及自评健康状态,身体及情绪症状较少;家庭支援水平愈高,对学生亦有正面影响。评估中心总监何瑞珠指,数据反映家庭沟通及支援,对学生身心灵健康有正面影响,建议家长多留意学生情绪变化,多作沟通,亦可通过学校补足,「虽然现时已有『一校一社工』等政策,但在后社会运动及后疫情时代,恢复实体授课时,政府应给予学校更多空间及支援,协助学校梳理学生情绪。」

研究指出,每周运动三天或以上的学生,其生活满意度等状态较高,较少出现身体或情绪症状,惟本港有近两成三学生完全无运动,较国际水平高五倍。青年研究中心教授李赖俊卿指,东方社会男性传统上较有权威,窒碍亲子交流,建议本港爸爸放下身段,成为「暖男」,与子女一起做运动及交流。

教育局回应指,一直鼓励学校采用全校参与的训辅模式,协助和支援有需要的学生,亦将持续投放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广泛的辅导服务;当局认同家庭因素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正致力推广正向家长教育,促进家长建立正向思维,助孩子快乐成长。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