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日本核废水排大海 港专家提三大质疑

2021-04-28 07:18

日本政府早前宣布福岛核废水排出大海的计画,引来中韩及环保组织反对。AP资料图片
日本政府早前宣布福岛核废水排出大海的计画,引来中韩及环保组织反对。AP资料图片

日本政府决定两年后将福岛核废水排出大海,纵然日方强调废水将稀释至安全水平,并获美国支持,中韩等邻国却强烈反对,到底反响是基于科学抑或政治?《星岛日报》访问多名本港核安全及毒理专家学者,提出三大质疑,包括对日本宣称其过滤系统可百分百去除铯、锶等多种放射性物质抱怀疑态度;即使系统有效,亦需要有第三方监察,确保无污染物因处理流程不慎而排出大海,但相关细节欠奉;此外,科技发展迅速,未来或有新科技应对核废料,惟日本却无检讨机制,以最不思进取的方式,定下三十年排放计画,做法令人失望。

记者 郭增龙 林紫晴

自一一年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后,为确保核燃料稳定,东京电力公司一直为反应堆注水冷却,衍生百万吨计的核废水,而逾千个储存废水的水缸,最快明年下半年爆满,令日本政府急须谋求解决方法,并在早前宣布在两年后,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分三十年排出大海。

专家倘一年来一次 难保达标

根据日本的说法,核废水将会经「多核种除去处理系统」(ALPS),经过多重处理后,可去除包括铯及锶等六十二种放射性物质,只剩下「氚」未能处理。香港核学会主席陆炳林最近向多名于核电站工作的友人了解,发现无人对此技术有认识,「其他核电厂只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不需要进行过滤,换言之,行内掌握不到ALPS的实际功效。」他续说,根据日本一八年发表的研究,核废水经过第一次过滤后,只有三成废水处于及格水平,令他质疑即使经过多次处理,要达致百分百去除放射性物质的难度甚高。

即使ALPS技术上做到百分百处理放射性物质,陆炳林指出,处理程序稍一不慎,便会造成核泄漏,「要确保系统效能,过程一定需要更换过滤器,到底甚么时候要更换,更换的程序如何避免泄漏放射性物质,都是很复杂的问题,过程必须要有第三方监察。」然而,日本当局未有就第三方监察机制提供细节,令人质疑其安全性。

城大化学系环境毒理及化学讲座教授梁美仪补充指出,日本初步属意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监察,他认为须说明监察的密度,「如果专家只是一年来一次,根本不可能确保无不及格污水流出。」

分段排放 同时研代替方案

此外,梁美仪认为,日本政府选择分三十年时间将核废水排出大海,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做法,「科技发展迅速,可能五年后会有更好的方法处理核废水,如果日本政府的处理方法,是用五年时间排放部分废水,再争取时间研究替代方案,会比较负责任。」

翻查外媒报道,一六年日本专家学者会议已商讨多种方式来处理核废水,至一九年底当地政府公布相关报告书草案,并提及三种处理方式,分别是稀释后排入海洋、蒸发后排放进大气,以及两种并用,日本最终决定将废水中的氚稀释至低于国际标准后排出大海。

氚有机会经食物链累积浓度

虽然氚难以从水中分离,梁美仪却指,氚可以通过电解变成氢气、以蒸发方式稀释,或以蒸馏方法将氚抽出处理,问题只在于成本。陆炳林则认为,氚的生物半衰期只有十四日,不会长期停留于人体内,影响较低,因此部分核电厂亦有将氚排出大海。

港大地理系名誉教授何建宗认为,由于早期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及乌克兰切尔诺贝尔核电厂事故,受影响范围均以陆地为主,因此过去对核电厂泄漏辐射物质的研究,近九成以陆地为主,科学界目前对海洋性辐射物质所产生的问题认识甚少。然而,考虑到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情况,即使是被视为对人影响较低的氚,亦有机会经过食物链累积至极高浓度,引发生态灾难。

当局未交代对环境及食品影响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伍汉林指出,有研究已指氚对生物DNA有影响,同时未有足够研究证明对生态无影响,故其组织认为核电厂应暂停氚排放。他引述日本当地研究及东京电力公司的资料指,有七成的核废水经过滤后,除了含有氚,仍含有碳-14、锶等放射性物质,换言之目前福岛核废水处理方面仍未及格,「未知两年后,经处理的核废水将含有甚么放射性物质,以及有多少相关含量。」他又称,日本目前仍未有公开交代核废水对环境及食品的影响,故难以预计牵涉的范围,需密切监测。

至于核废水对本港水域的影响,梁美仪指出,根据一一年福岛核事故后的水文分析,放射性物质大部分由福岛对开海域向北及向东扩散至俄罗斯、加拿大及美国,小部分流向黄海及东海海域,南海所受的影响甚少,认为对本港渔业影响有限。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