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试中史科考生混淆史实 误认司马光是司马迁

2020-11-04 23:3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考试报告揭示,文凭试中国历史科考生混淆史实,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误认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卷二选答题问及晚清妇女参与革命运动,部分考生「时空错乱」,竟然错答抗战时期宋氏三姊妹作引例。今届历史科(世史科)涉及中日关系试题掀起争议,最终题目被取消,在《试题专辑》被抽起,亦没列出评卷参考与考生表现。

考试及评核局在中史科《试题专辑》批评,考生混淆史实、张冠李戴,卷二选答题有题目要求考生阐述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背景与特色,竟有考生误认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问及晚清妇女参与革命运动的题目,部分考生「时空错乱」,错把抗战时期的宋氏三姊妹,共和国时期的何香凝加入人大、政协推动男女平权为引例。

考生的历史概念亦模糊,比如上述涉及妇女史的题目,考生多提及革命烈士秋瑾,但有人错称她在11年黄花岗之役就义,实际她早于1907年已牺性。另一题要求解释何启对本港社会发展、清末改革与革命运动贡献,有考生误以为启德机场是何启建立。在卷一必答题,有考生误把中国抗战与日本劝降的宣传品,错解为国共关系,或宣传品属抗战不同时期解释,答案牵强,未能得分。

《试题专辑》亦罗列考生屡犯错别字,把「无为而治」写成「无谓而治」、「开源」写成「开元」、「孝文帝」写成「考文帝」等,令人啼笑皆非。

今届文凭试历史科一条必答题,要求考生评论「1900至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最终在争议声中被取消,今发表的《试题专辑》列明该题已取消,未载列评卷参考与考生表现。同一试题其馀分题,考生表现欠佳,部分人答非所问,表现最差者更未能分辨资料,辨别日本法学家梅谦次郎,与中国教育家范源濂所持看法。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