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测仿冒口罩专家揭「高科技次货」 中层纸造喷水即穿
2020-03-25 08:55
上周《星岛日报》独家踢爆有人怀疑一条龙造假口罩,以不明来历的口罩仿冒日本品牌欺骗顾客,近日发现市面上再有其他包装几近相同的货源流通。为鉴定相关口罩质量,记者将购自不同地点的四款口罩交予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人手测试、显微镜观察及装置化验,发现其中一款看似医用规格缝制的口罩,中层竟是纸制的,喷水即穿,差劣得无法做到过滤效率测试;另一款虽用了熔喷布,但有肉眼可见的破洞,俨如「高科技次货」;从化验数据更揭发所有样本的微细粒子过滤效率,跟口罩盒上的声称有很大落差。专家相信,可通过水火测试的熔喷布次货已流入市面,普通市民不易识别。
全港闹口罩荒之下,《星岛日报》上周揭发有商人以不明来历口罩仿冒日牌后,续于市面发现再有其他包装盒设计样式达九成相似、批次编号皆相同的货源。为进一步了解相关口罩的质量,记者近日将三款购自药房及一款由受访者提供的口罩交予专家进行鉴定。
整齐超声波压綫骗倒专家
港大化学系博士邝士山(K Kwong)以人手测试口罩,先从观察表面压綫,接续剪开口罩及撕开中层物料,最后再喷水确认口罩是否防水。他再将连同记者提供的样本在内的一批口罩,交予理大林博士进行学术研究,以装置化验多款口罩的过滤率。专于研究复合材料的中大物理系客座教授吴恒亮,则使用光学显微镜比对四个样本,观察口罩中层的纤维物料。
K Kwong表示,被访者所购的口罩C,中层的触感看似较薄的熔喷布,但被喷水后即时湿透,喷多两三下后更遭射穿,故推断所用的物料实为可溶于水的纸,「纸口罩惯常用綫缝起,这款中层明明是纸,但夹纸在不织布中间再压綫,反而比真熔喷布用上更多时间制作。」他大叹,自己第一眼也被上下排整齐的超声波压綫瞒骗,直称此高科技次货「严重搵老衬」。
通过水火测试未必保质量
吴恒亮同样推断口罩C中层材质为纸质,「这纤维的组织与其他样本不同,不但容易被撕破,靠近火机时也会遇热着火。」他续说,从显微镜照片所见,多处有明显的破洞,「微粒不会卡于纤维孔隙,直接穿过破洞。」与实验室用的擦拭纸比较,他直言,口罩C所用的纸质更差,破洞也较多及明显。
口罩D购自港岛屋邨药房,职员曾向记者承认货源来自内地,但称进货后也曾喷水及火烧中层物料,测试结果无问题。K Kwong强调,中层只熔不烧,不等于熔喷布质量没问题,通过水火测试仍可能不宜防疫,以此款口罩为例,第一、三层的不织布质量颇佳,中层的熔喷布轻轻撕开也状似香口胶丝,同时具有分布不平均的静电滤菌层,但「最出事」在于中层有多个肉眼可见的破洞,「中层『穿窿』必定『死梗』,戴上随时中招,这款口罩好恐怖,超离谱!」
熔喷布混杂质或非无尘生产
吴恒亮亦指,口罩D中层熔喷布破洞不但显而易见,在显微镜下更出现不少黑影及较深色的纤维。他估计,该熔喷布的生产环境未必符合无尘车间标准,所以熔喷布制作时,混入一些杂质。
分别购自铜锣湾及旺角药房的口罩A及B,在K Kwong人手检测下,则初步及格,两款口罩的中层均为分布尚算平均的熔喷布,具有防水效能,该熔喷布撕出后也继续黏在手上,证明具有静电集尘功效。吴恒亮认同,两款口罩的中层熔喷布纤维密密麻麻,只有少量细孔作疏气,并无明显问题。就其过滤效能,K Kwong认为必须进一步化验,才可确保口罩规格符合其声称。据化验结果,学者的装置以零点三、一及二点五微米(μm)粒子进行过滤率测试(见表一),中层为纸的口罩C因测试结果数据差异大,无法得出有效结果;口罩A及D二点五微米过滤率接近百分百,由此推算细菌过滤率(BFE)符合其声称,惟两者的零点三微米过滤率只得六七成左右,实际的微粒子过滤率(PFE)较难达一般标准;至于口罩B更有样本的二点五微米过滤率不到九成五,BFE同样不符盒上声称的九成六,其零点三微米过滤率在模拟人体正常呼吸下只有一两成,同一尺寸粒子于模拟人体深呼吸时,甚至有检测结果低至百分之八,与PFE要求相距甚远。犹幸四款口罩含菌量皆无超标。
全部样本未符PFE标准
K Kwong观乎各项差异甚大的数据及其检测,他相信其因可归咎于熔喷布质量严重参差,更甚是同一盒口罩都未必可以保持相同质素,「全部不符PFE标准,海关应该要执法拉人!」
劣质熔喷布疑流出市面
对此,他从口罩生产商得悉,有熔喷布次货在全球货源短缺的情况下流出市场,机械生产阔一点七五米的熔喷布,完工后会再裁成十小份,惟头尾两卷十七点五厘米阔的熔喷布,可能因机械破旧而导致分布不均,惯常这批货源会被厂方弃用,但不排除有原料生产商趁着求过于供藉此牟利;另一原因或是有人把不及格的熔喷布二次再「喷」,「这等同以粪便为主要食材,再加其他优质材料也没用,但普通人没办法化验,很难得知口罩的实际质量。」
原文刊于《星岛日报》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