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廉署破果栏贪污毒案响名堂

2020-01-27 09:07

廉政公署成立40多年来,反贪角色深入民心,但成立初期正值警察贪污全盛时期,即使廉署亮起「反贪」旗号,仍无法取得市民信任。直到1976年的果栏毒品贪污案,廉署拘捕至少200人,近1成人成功被法庭定罪,已退休的前总调查主任王耀宗坦言:「不是最好结果,一定有漏网之鱼,但有很强教育意义,说明ICAC是认真。」自此,廉署正式打响名堂,成为香港廉洁社会的基石。

获市民信任建廉洁社会

1976年,警方毒品调查科在油麻地果栏拘捕3名毒犯,为了减刑,他们同意向廉署举报背后更大规模的贪污罪行。「当时毒犯主脑会在果栏对面酒楼,好似成立『指挥中心』一样,用电话遥距部署交易,当时交易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毒犯会望一下木板,交收者就会放低钱在木板,取货时候又是这样。」同年加入廉署的王Sir忆述当年情况。

只有毒品交易毋须廉署出动,但当调查毒品交易的警员也被贿赂,廉署人员就无法视而不见。王Sir称:「贿赂叫『派片』,毒犯派畀十几个环头警察,一除帽就放钱落去,包括刑侦、军装、冲锋队、机动部队、重案组等,警队有反贪组,但反而要先贿赂他们。『派片』总金额每日达一万元,等同我一年人工。」

警队反贪组先受贿

王Sir取得「派片」数簿,数百名涉事警员均以「大旧」、「细眼」、「肥波」代替真名,无法辨认涉事警员,但幸好转为控方证人的毒犯记忆力惊人,在认人册中认出警员,「有一本几百人的相册,里面有怀疑警员,又有其他人俾他认,但他竟然发现我们将同一人照片,在60多页同100多页重复出现,证明他观察力同记忆力很强,法庭之后亦都很相信他,接纳其大部分口供。」

廉署随即开始拘捕行动,分批拘捕共2、3百人,最终18人被法庭裁定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罪名成立,被判监1年零7个月至5年。至于3名协助廉署调查的毒贩,原被判监11至18年,一名成员及首脑其后获减刑至8至11年。

王Sir指,廉署成立初期,市民都认为政府都是「换汤不换药」,「市民都是笑下就算,对我们无信心」,但自果栏案后,市民举报数字不断上升,增幅令人鼓舞,其他大型贪污集团亦几近绝迹。

原文刊于《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